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三 )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 , 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 , 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 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 , 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 , 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 , 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 , 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
2.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 , 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 , 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 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 , 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 , 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 , 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