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四 )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 , 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 , 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 , 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
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 , 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 , 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 , 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 , 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 , 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和俞伯牙 。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 , 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 ,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 , 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和俞伯牙。
是钟子期和俞伯牙
钟子期 俞伯牙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