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 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 。
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 。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 , 没有根基,没有力量 。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 , 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 , 但它却流传极广 , 妇孺皆知 , 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 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 , 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 , 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 。
古诗 , 锄禾填诗的内容,那是表达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庄稼太辛苦了 , 应该珍惜他们的粮食,希望采纳 。
锄禾现在教材上,把它叫做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锄禾》作者李绅,全诗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古诗《锄禾》全诗是什么?《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 , 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 , 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 , 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 , 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盘中餐” , 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 , 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 , 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诗词中的情侣名,冷门古诗情侣名有哪些?
- 处暑:渐有新凉递好秋,处暑的古诗词七律
- 古诗词中截取的网名,古诗词网名古诗词网名有哪些
- 鹅湖道中其二原文、作者,李白《奔亡道中其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答史叔戴见寄原文、作者,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第六泉四绝句其二原文、作者,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中 山青花欲燃 的妙处
- 月下观花 观花原文、作者,秦楼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赋得丛兰曙后色,钱起《赋得丛兰曙后色,送梁侍御入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 顾亭林原文、作者,“再为誉录,略无愠色”出自哪一文言文
- 赋得边马有归心原文、作者,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