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机制包括哪些内容,沟通协调机制怎么写( 四 )


把握好分寸,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在协调工作中,既不要把复杂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也要注意不把小事扩大化,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 不把明明白白的事情神秘化 。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的事,几乎无时不有,但绝大多数是在举手投足之间便可处理,只要脑勤、眼勤、腿勤,随时注意发现需要调节的问题,说几句调节的话 , 甚至开一个幽默的玩笑,便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些矛盾在未激化前,做点幕后工作就可缓解 。就协调而言,涉及重大原则的事,权力或利益冲突较大的事 ,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事 , 需要多方听取意见,公开处置 。但一般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责、权、利不平衡的事,处理的方针应是能私下解决的就不公开解决,能会下协调的就不开协调会,即便需要开会协调的,也应在条件具备时、在宽松的环境中来召开 。
把握好火候 , 既不失时机也不急于求成
要搞好协调,时机十分重要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抓住有利时机,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不同部门急需完成同一任务,工作又难以有序展开时 , 我们及时出面理顺关系 , 就可一呼百应 。相反,时机不成熟,十分勉强地去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反而会扩大矛盾,形成误解或成见 。有的同志急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在有关部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 让其立即做出较大牺牲,结果形成了僵持的态势 。有的虽然勉强让步,但并不服气,在落实时扯皮推诿 , 影响了工作进展 。掌握沟通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善不善于捕捉沟通的良机,是反映秘书工作者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的方法:办公室沟通技巧
1、沟通协调是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每个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都由数人,数十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组成,组织每天的活动也由许许多多的具体的工作所构成 。由于个体的地位、利益和成长经历以及能力的不同,他们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的资讯也就不同,这也就使得各个体的目标有可能偏离组织的总体目标 , 甚至完全背道而驰 。例如 , 目前就有些单位的办公室人员自身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沟通协调的思想淡漠,工作中以“不多事、不误事”的落后思想 , 简单的认为办公室无非是领导的“传声器”,组织材料的“勤务员”,这种思想恰恰与时代对办公室提出的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等要求相背离 。所以组织的总体目标在此类单位中根本是“墙上的门帘” 。再者 , 任何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各个部分相互之间 , 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现代组织机构尤其是如此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组织的成员联络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沟通协调造成的 。那么如何保证上下一心,不折不扣地完成组织的总体目标呢?这就需要沟通协调使个体之间、部门之间、个体与部门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同意思想认识 , 自觉地协同配合各项工作的完成,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
2、沟通协调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其职能的基本途径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无论他有多么高超的领导艺术水平、多么有效的管理方法,他都必须将自己的意图和和想法告诉下属,并且要了解下属的想法 。唐朝名相陆贽认为“上情不通于下,则人惑,下情不达于上,则群疑,疑则不纳其诚,惑则不从起令 。”如何做到上级领导不疑部属,而部属不觉得困惑从而顺利地实现领导的职能?领导环境理论认为 , 领导者就是了解下属的愿望并为此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为满足这些愿望而拟订与实施各种方案的人,而下属就是从领导者身上看到了一种达到自己愿望或目的的人 。这些“目的”、“看到”或“了解”,都需要沟通协调这个基本工具和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下属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办公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了解领导者和沟通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 才能将办公室的事做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