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黄和海黄的区别,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区别是什么?( 四 )


当然 , 这种气味要在燃烧以后更为明显,否则,单凭一件打磨好的物件或者是手串是很难闻到上面的气味的 。
三、海南黄花梨纹理好,鬼脸多,即所谓的虎皮纹,越南黄花梨相对差一些 。海黄表面(打磨后)的细腻,海黄有光滑如婴儿皮肤,温润如玉的手感,而越南黄花梨相比之下则比较粗糙 。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黄有极强的密度、极细的纹理细胞组织和非常密实的材质结构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黄的含油(降香油)的比例 。
经相关检测发现,海南花梨木最高含油量达到27%,而越黄则只有 0.5 % 。正是因为如此丰富的含油量,一件海黄物品把玩上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开始形成一层晶莹剔透的,类似琥珀的质地,行业话称之为“包浆” 。
四、从材料上看,越南黄花梨树材粗大,海南黄花梨直径普遍较小 。越南黄花梨心材直径大多在20-40厘米 。而海南黄花梨,我们以前见过的,心材直径最大的也不过30厘米 。
五、颜色上二者也有区别,海南黄花梨颜色深一些,越南黄花梨浅一些 。
扩展资料:
现在很多收藏者纷纷把“鬼脸”作为鉴定海南黄花梨的重要指标,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准确的指标应该是“鬼眼”,也就是上面说的“实心黑点” 。越黄和海黄都能有“鬼脸”,而只有海南黄花梨才有明显的“鬼眼” 。
“鬼脸”与“鬼眼”其实是枝节分叉的中心 。海黄是属于盘虬错节型的树种,枝节非常多,按照海南当地人的话讲,就是海南黄花梨往两边长,而不是往上长,再是海黄的成材年限非常漫长 。
在此过程中,或因恶劣环境,或因争取养分等原因,一棵海黄木不断地分叉,导致树木的纹理会发生扭曲,就逐级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鬼脸”与“鬼眼” 。
而越南黄花梨,它的树性比较直上,而且成材时间比海南黄花梨短,所以就很难形成“鬼眼” 。但,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那就是“鬼脸”与“鬼眼”这种被经常提起的所谓海南黄花梨的特征 , 在海南黄花梨中 , 特别是人工林中并不多见 。
如果说我们只用这样的特征作为分辨依据 , 在现在我要找点货源都要靠“抢”的今天,你真是很难能买到海黄了 。
参考资料:人民网_如何区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
百度百科_海南黄花梨
这里主要讲区别 。
一、香气
海黄气味辛香、清幽、自然 , 吸入鼻孔感觉舒畅不已 , 很想一直吸 。越黄香气中夹有酸味、臭味 , 谈不上迷人以至想多吸,个别人甚至感觉不适 。当然,如果是越黄老料,纹理美丽与海黄难辨,其香味也几乎与海黄乱真 。假如是一种被水长期浸泡过的海黄,也有酸香味,很多人以为那是越黄 。比如埋在阴湿地下的房屋木梁 , 或水库底下的树头树根 , 锯开后则辛香中带酸 。近来海南昌江等地大兴土木,从江河、水库中就捞出了一些这种料 。
二、纹理
如以中国画来比喻二者,可大致说,海黄纹理、线条是工笔的,但整体是写意的,图案变幻莫测,“不按常规出牌” 。越黄纹理、线条略为写意,但整体是写实的 。越黄纹理散开度大(巴西花梨纹理散开度更大,它似乎是把海黄的局部纹理放大了几十倍),纹理像墨汁在宣纸上漫开了一些 。海黄纹理线条流畅、生动,恣意挥洒;越黄纹理线条相对生硬、呆板,总体图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麻丝状(这是其典型特征) 。
三、色泽
海黄色彩多样,除主色调为金黄色外,还有黄白、紫、褐、红、黑,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甚至多种组合于一块木料中;越黄大部分仅是黄色,而且偏浅,中间有时夹紫药水颜色(这是其典型特征) 。海黄画面总体洁净,尤如明心见性的清纯山水画;越黄画面则感觉脏,不时夹有点点霉斑,就像初学画者,笔墨老是不注意“滴洒漏”在画面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