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看花七首其四原文、作者,40首描写春雨的古诗( 四 )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 , 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这是对曹植诗歌很深刻的评语 。“情兼雅怨”是论思想内容,指出曹植诗具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诗作,倾吐牢愁,的确多近似小雅的怨诽之词,《杂诗》“南国篇”、《美女篇》都是其例 。骨气即气骨,也就是风骨 。骨气奇高,是赞美曹植诗富有风骨,即富有爽朗刚健的风貌 。词采华茂,是赞美曹植诗语言华美丰富 。钟嵘主张诗歌应当“干之以风力(即风骨),润之以丹采”(《诗品序》),即以爽朗刚健的风骨为骨干,再用华美的辞采加以润饰,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优美的艺术境界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符合于他的艺术标准,所以获得极高评价 。明胡应麟在评曹植《五游》、《升天行》诸诗时云:“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 。”(《诗薮》内编卷一)也是承袭了钟嵘的批评标准 。
曹植的诗 , 总的说来是风骨、词采二者兼备,但仔细分析 , 不同的诗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侧重,有的风骨更遒劲一些,有的词采更宏富一些 。他的部分诗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长,对偶句与铺陈语较多,其词采华茂的特色就显得更为突出 , 但也仍然具有风骨 。另外有一部分诗,像《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杂诗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 , 描写较简练,对偶句与铺陈语少,这类诗篇更鲜明地显示出骨气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词采 。王世贞评曹植诗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 。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 。”(《艺苑卮言》卷三)王世贞认为曹植诗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见未必公允,但曹植诗在词采华茂这方面的确大大超过其父兄,特别如《箜篌引》、《美女篇》一类诗表现尤为突出 。王世贞又说:“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 。”(同上)又从风格的质朴刚健方面对曹植的《杂诗》六首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并驾齐驱 。王世贞不喜华丽文风,所以对曹植作出这样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诗篇,在风骨和词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确有所侧重 。
《杂诗》“南国”篇这首诗,其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体说来 , 其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简练峭直 , 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它虽然不像《美女篇》铺陈细致,词藻华美,但也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经得起吟咏咀嚼 。

雨中看花七首其四原文、作者,40首描写春雨的古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顽云痴雨霸春寒,今日茶花始盛开; 若问雨中花几许,落去繁华方知心 。什 …“顽云痴雨霸春寒”,出自宋代胡仲弓的《雨中看花》:
顽云痴雨霸春寒 , 李白桃红总失欢 。
试问东君因底事,却来花上作艰难 。
“今日茶花始盛开”,化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后面两句 , 就实在不知道出处了 。
明明已经阳春三月 , 却依旧风雨如晦,阴冷异常,早该开放的茶花,直到近几天,才姗姗来迟 。
不必惋惜,那被吹落的花瓣,若不是花瓣,被凄风苦雨吹落,就怎么能看到,那冰清玉洁的花蕊花心呢?
明明已经阳春三月,却依旧风雨如晦,阴冷异常,早该开放的茶花,直到近几天,才姗姗来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