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安装在飞机的哪个部位,飞机黑匣子是什么东东?( 四 )


现在的黑匣子
而黑匣子内装的话音记录器也不例外,它也被放在黑匣子中,并且进行了加固处理 。可是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公司和搜救队也发现了问题,这种漆黑的匣子在搜寻的时候很难找到 。
于是在1965年航空局决定将黑匣子涂成了亮红色或者橙色这种在野外特别醒目的颜色,并且在上面印上(FLIGHT RECORDER DO NOT OPEN)的字样 。但是这个俗称却没有随着黑匣子的颜色改过来,因此我们才将它称之为黑匣子 。
图为早期的黑匣子
黑匣子为什么有两个?
黑匣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代,黑匣子于1954年被发明出来,最开始的机器结构较为简单,而且也不是被专门发明出来的,最开始只有一个用于记录飞机各项数据的黑匣子,还是由之前的试飞记录仪改进过来的,而且记录方式也较为原始,是通过在金属箔带上用针进行记录,记录的参数也仅仅包含飞机的航向,高度空速和垂直过载时间等5个飞行参数 。
这显然是不够的,它的功能太过稀少,根本不足以让航空公司后续分析灾难原因,于是第2代黑匣子应运而生 。
在保留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抗冲击耐火烧的保险盒子,第2代黑匣子可以抵抗超过1100℃的高温火烧30分钟,而且为了防止黑匣子掉入水中 。导致仪器失灵,第2个黑匣子也加上了耐海水浸泡的功能 。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进步就是同时出现了座舱音频记录器,这种记录器可以实时记录 。在飞机坠毁时,机组人员的语音对于后期复盘空难原因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
随着第3代黑匣子技术的发展 , 黑匣子采取了更为先进的半导体记录器储存设备同时防护等级也逐年提升 , 这之后的飞行记录仪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 , 因此也分化出来两个,也就是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飞行员话音记录仪(CVR) 。
最后到了第4代的黑匣子,已经进化到非常先进的地步,可以记录视频内容,并且可以实时监控飞机上上千个参数,而且还能实现实时联网通过卫星手段将黑匣子的关键数据定时传输出去 , 但是这种黑匣子也有一定的弊端 , 就是受限于信号问题和气象电磁波的影响,它的数据传输并不稳定,因此才没有被大范围替代,所以在东航的这架波音737上,依旧使用第3代的黑匣子作为参数,因此才需要搜救人员员工去寻找 。
黑匣子能被损坏掉吗?
我们在上文中都说到了 ,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黑匣子的防护等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可以抵抗非常严重的冲击 , 为什么这次搜寻中搜寻到的黑匣子还是出现了破损呢?即便黑匣子的防护等级如此之高 , 我们也没有办法保证他100%就不会损坏,决定黑匣子是否损坏,最关键的三个因素就是温度、是否进水、受到的压强 。
首先是温度:黑匣子的生产标准是可以抵抗1100℃高温灼烧30分钟,而在这次事件中山火在很快一段时间就被扑灭了,因此高温损害的概率几乎为0;其次是进水:航班坠毁在山区 , 没有大面积的海水 , 而且黑匣子的防水等级要比我们想象中的高很多,之前有黑匣子坠落到海洋中 , 一个月拿出来依旧完好无损,那么进水的原因导致损坏也被排除掉了,那么就剩下最可能的一个情况就是受到的瞬间冲击力 。
波音737-800的空重为413吨,而这架飞机坠毁的时速已经超过了800公里每小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重达413吨的重物以如此高的速度坠落到地面带来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 , 黑匣子再坚固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力的影响损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