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五 )


二、科学研究的原则
实际上,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用实例介绍了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可把科学研究的原则归纳如下 。
科学研究应该符合以下的原则:
科学研究的第一原则:引出有价值的、能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问题 。
从直觉的怀疑,到概括和界定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 对科学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 。引出的问题应是为填补现存知识的缺陷;或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致力于鉴别某些现象的一种或多种起因;对一些假说进行规范的试验等 。引出问题及为求解它而制定研究计划时,必须首先要对已有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实证工作有详尽的了解 。
科学研究的第二原则:把研究与有关的理论相联系 。
科学常常把建立理论作为长期的目标 。这种理论不仅能解释具体的实例,也能对某类现象提供普遍化的解释 。不论是以明显或是以隐含的形式出现,每一种科学探究都会与某种已存在的理论或概念的框架相联系,并用它们来指导整个研究活动 。科学通过建立、修正和完善已有的理论,有时也会通过更替已有的理论,以获得新的解说,逐步积累科学知识 。
科学研究的第三原则:使用能够直接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不同的研究中,应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特定的研究构思和方法常常仅对某一类研究和问题适用,很难适用于一系列探究中的所有问题和课题 。因此 , 在研究某个系列问题时,经常要采用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该系列问题中的不同部分 。
科学研究的第四原则:提供一个连贯的、明晰的推理过程 。
科学的核心是理性的推论: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和对现象的观察,提出解释、结论 , 或预测 。科学研究需要一个逻辑的推理过程:从实证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证 。这个过程是连贯的、可分享的、对怀疑者具有说服力的 。
科学研究的第五原则: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
科学研究强调对每个发现与结果进行检验、证实和校核 。由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有限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之上,因而,科学上需要把特定情况下获得的发现,应用于更多的对象和情况 。当某些发现能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和地点被重复时,科学的知识才可以认为是被确立了 。
科学研究的第六原则:公开研究情况 , 以便鼓励专业界的审查和批评 。
科学研究只有在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专业同行的评审后,才能肯定它对对知识的积累做出了贡献 。这种不断进行的、合作性的、公开的批评是科学界兴旺的标志 。
目前,对教育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 。但是,如果你认为你是在做教育的科学研究,就必须遵照科学研究的原则 。现在出版的相当部分的教育论文,甚至是“优秀教育科学论文”都不列出参考文献 。它们就不能看作是合格的科学论文 ,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延绵不断的人类探究活动中的一段,是前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而你的研究结果也必须要公开接受其他人的检验 。
不论人们是从事什么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应遵循上述科学研究的原则,这些原则也会在我们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体现 。
三、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广义的讲,科学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即我们通常讲的R&D 。什么是R&D呢?
根据我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文件 ,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