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陵夜泊原文、作者,荆溪夜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四 )


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 。夜阑风静縠纹平④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 。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 , 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 。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 。《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
④夜阑:夜深 。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 。是一种绉纹的纱 。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 。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 。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 。躲开名利?。?乘坐扁舟,归隐江湖 。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 。语言畅达,格调超逸 。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
安稳锦衾今夜梦①,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②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①锦衾(qīn):用锦缎作的被子 。
②何如:如何 , 怎么样 。
这是一首怀旧相思之作 。开头回忆往昔的欢娱,年年尽欢,多少恩爱 。“别来”句突作陡转,“不寄一行书”与“多少欢娱”,今日寂寞昔日欢聚俱到眼前 。“寻常”二句则以主人公的视角,将薄情者的心态揭示无余 。接着又转写主人公的痴迷:今夜安排好梦,去寻他游踪 。但自己心里又十分清楚:此种相思,并无指望,就如同明明知道春归去,你还管得了花儿落否!此词写闺妇对薄情郎的思恋、幽怨,语言朴实 , 将沉痛的思念寄托在平淡的词句中,别致新颖,独树一帜 。
忆昔午桥桥上饮①,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①午桥:在洛阳南十里 。
这首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所作,抒发了对北方失地的思念 。上阕回忆二十年前的洛中旧游 。开头两句是写在洛阳午桥庄痛饮的豪兴 。“长沟流月”三句 , 表达对故乡的真切怀念 。下阕开头两句强调北宋统治者竟如此无能、南宋新皇帝根本不愿收复失地的复杂心情 。“闲登”句用萧散逸兴表示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结尾两句将古今兴亡都付之半夜里渔翁的歌唱,外表超脱、放达,而内心深处十分感伤 。
高咏《楚辞》酬午日①,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②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①午日:端午节 。
②戎葵:即蜀葵 。
词人端午节怀念屈原,忧叹时局、自伤流落故作此诗 。开头两句说端午节匆匆来到,只是身在天涯只有靠朗读《楚辞》以消磨节日 。“榴花”三句,写南渡后歌儿舞女仍不知词人咏《楚辞》之意 。这显然是嘲讽苟且偷安的朝廷 。下阕自伤身世 。本想承担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事,但无法实现 。这正是最堪伤心处 。于是天天借酒浇愁,年复一年 。且将酒浇到江中,与屈原亡灵借酒勾通 。全词怀古伤今,感念北宋灭亡 , 回天无力,苍凉低徊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