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三 )


1、来历: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 。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
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 , 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 。文公复国后 , 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 。文公焚山以求之 , 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 。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 , 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 , 以寄哀思 , 后相沿成俗 。
2、习俗:
日初为节时 , 禁烟火 , 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 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

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寒食节禁火的由来 寒食节禁火的寓意 导读: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 , 这是一个吃寒食的节日 , 也有着扫墓祭祖的习俗,人们扫墓的时候都会禁火,所以寒食节禁火很是重要 。那么,寒食节禁火的由来是什么?寒食节禁火的寓意有哪些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
寒食节禁火的由来
周代时人们不但有火的崇拜,还有大火星崇拜 。那时人们认为天上的大火星是凶星,禁火可以避其灾难 。对于火的使用,那时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 , 这成为当时国家和民间的一件大事 。这样每年春社时节 , 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一年丰收,还要统一禁火 。换取新火前有一个停火禁火时间段,曾叫禁烟节,也叫寒食节 。禁火期间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不能点火做热饭 。等禁火节一过,赐来新火才可以烧柴做饭 。
这种禁火、改火制度,当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 , 也有明确的改火用火规定 。四季换火,曾经依不同季节用不同的树木钻取新火 。这在《周礼?夏官?司口》中说:“司口,掌行火之政令 , 四时变国火 , 以救时疾……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夏取桑积之火 , 秋取柞口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又说:“司口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 。”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铎,在街上发布禁火令 。第二个原因,应当说是春天干燥,虽然那时比现在雨水多,但也相对干燥,禁火有利于树木生长,也能防止一些火灾 。但是禁火又使全国各地冷落萧条,有了病人或来了客人也只能吃冷食,人们称之为寒食 。所以说寒食节比春秋时晋国纪念介子推要早得多 。
后来,规定每次禁火寒食期限为一月之久 。因为时间太长,造成了“老小不堪,岁多死者”(《后汉书?周举传》) , 周举就书写吊文到介子推庙中祭奠说:“盛冬去火,残损民命 , 非贤者之意 。”他的意思是来说明情况,征得介子推灵魂的同意,然后就告诉民众可以在必要时吃“温食” 。三国时期,曹操体恤民情,曾经颁布((绝禁火令》(也为《明罚令》),规定“令到,人不得寒食 。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傣” 。这个命令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但在习惯势力阻挠下未能完全实行,却也将寒食一月缩短为三天,这就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了 。
唐朝时,寒食节还保留禁火改火之俗 。每年寒食将尽时,就让很多人去钻火,谁若先钻出新火,就把火种献给皇帝 , 可以得到奖赏 。赐赠新火,意味着官民开始新的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