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四 )


朝廷要举行赐火典礼,就是皇家把新火火种赐给群臣,表示对臣民的关爱 。正如唐朝诗人韩口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
寒食节禁火的寓意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所以寒食节当天只能吃头天做好的冷食,而不能生火 。这也寓意着中华民族对品德高尚的贤人的推崇和纪念 。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
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 。
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 。如:祭食蛇盘兔 , 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

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寒食里表达取新火的句子是是哪个,麻烦大家?寒食里表达取新火的句子是日暮汉宫传蜡烛 。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
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 , 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 
寒食
【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唐代: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 , 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 , 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
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寒食节有哪些风俗寒食节风俗:
禁烟火寒食禁火的风俗在周时就已定型,禁火称之为断火或内火 , 这是寒食节习俗;重新点火叫做新火,这是清明节习俗 。
吃冷食随着禁火风俗而来的,便是吃冷食的习俗 。这也是人们称寒食节为冷节的原因 。
寒食节的风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 , 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 , 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Z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