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 , 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 , 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 , 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 。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鼓】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 , 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 , 夜间凭漏刻传更 。
【时】 时是时辰 , 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 , 每更分为五点 。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 , 实算96刻 , 每刻15分钟 。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 , 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
以后 , 随着钟表的普及 , “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子时】夜半 ,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
【卯时】日出 ,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
【巳时】隅中 ,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11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兴化元宵节为啥是十六,元宵节后一天的16夜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
- 胶原肽复合果蔬糖果什么时间吃最好,孩子果蔬纤维最好是什么时间吃
- 花茶品牌排行榜,中国十大花茶排名是怎样的?
- 死海的海拔是多少米,死海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 摸排调查有什么意思,村里广播做固定建筑物摸排是啥意思
- 新娘却不是我是哪首歌的歌词,男朋友结婚了新娘却不是我是什么歌,什么歌曲的歌词
- 小棉袄是儿子还是女孩,小棉袄是儿子还是女孩小棉袄是什么意思
- 偷妈头啥意思,破忒头和偷妈头是什么梗
- dxb应该是哪个机场的代码,DXB是哪个国家的缩小
- 三朵玫瑰花代表啥意思,三朵玫瑰花代表的花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