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春节的风俗,不同地域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二 )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 。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 , 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 , 有驱灾避邪之意 。
3.陕西特色过年习俗:打醋炭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 “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 , 意为驱邪 。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 。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
4.云南年俗
云南过年时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 。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除夕之夜 , 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 。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 , 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 。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 , 红日高照万木春 。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
5.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 。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 , 而是为行孝道 。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 。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门前说吉利话,这叫“送春牛” 。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 , 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 。有的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 , 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 , 这叫“跳财神” 。
6.河南年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 , 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 , 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 , 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 , 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 , 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邮谭钭笥? ,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 , 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