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 , 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 , 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 , 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 , 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 , 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 , 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附:几副经典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 。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 , 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 。“一元复始” , 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 , 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 , 言约意丰 , 凝炼工整 。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 , 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等 。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 。中国民俗 , 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 , 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 。“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 。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 。“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 。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 , 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 , 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 。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回收二手手表的店,小天才手表回收二手店哪里有
- 姨妈巾是干什么用,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
- 元气森林白桃味苏打水是多少千卡,元气森林气泡水真没有热量吗,减肥的能喝吗?
- 二寸照片剪掉白边是小二寸吗,二寸和小二寸一样的吗
- 黄山的迎客松哪一年枯死的,谁能告诉我黄山的迎客松是那年那月那日逝世的?
- 金星的公转方向,金星的公转方向?
- 65.14红包有什么意思,65.14红包是什么意思
- 金桔可以泡酒吗,金桔酒的功效与作用
- 眼镜蛇瓶子草,眼镜蛇瓶子草的捕虫机制
- 纯棉和全棉的区别,纯棉与全棉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