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的危害,共轭亚油酸的适宜人群(11)


CLA被认为是可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的潜在药物 。
2.7 提高骨质密度作用
2.7.1 动物和人体实验
骨骼是由磷酸钙等矿物质的微小晶体和骨基质所构成的,磷酸钙使骨骼具有强度,而其中的胶原蛋白则使骨骼具有韧性 。人体正常的骨骼代谢包括骨骼吸收和骨骼形成两个过程 。在成长期,骨骼形成速度大于吸收速度,骨质密度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由于其他疾病因素影响,骨骼吸收速度会逐渐超过骨骼形成速度,因而使骨骼成分流失 , 骨质密度降低,久而久之,便会发生骨质疏松现像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胶原退化,见不到纤维)为特征的 , 以致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 , 是老年人丧失运动能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 , 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5000万人,5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高达50%,而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骨、髋骨等骨折者占50%-60% 。
Li等人的研究发现,食物中补充CLA后,其在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大脑中的含量最低,骨骼中的含量最高 。在颈骨及大腿骨细胞培养介质中加入CLA可起到降低骨吸收、增加骨质密度、提高骨骼形成率等到作用 。
Kreider等人测试了CLA在耐力训练中对骨骼矿物质含量、骨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 。通过双盲实验 , 23名受训的男性每天服用6克CLA和3 。2克其他脂肪酸,对照组服用9克橄榄油作安慰剂,共28天,结果CLA组的骨骼矿物质含量增加,同骨质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P〈0 。001) 。
用鸡和大鼠进行的实验也证实,CLA可以增加骨骼中的无机成分,增加骨质密度,提高骨骼形成率 。
2.7.2 提高骨质密度的机理
前列腺素是骨骼在炎症、损伤以及受压力作用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局部骨骼代谢起调节作用,其中PGE2作用最强 。PGE2的过量生成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能使骨骼成分流失 。研究表明,在食物中加入CLA能明显降低PGE2的合成,使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增加,后者可促进骨基质的形成 。CLA还能增加环加氧酶(COX)的合成和活性,通过COX酶系来影响PGE2的合成 。因此,CLA提高骨质密度的机理可能是降低PGE2的合成,增加IGF-1,促进骨胶原的形成,从而降低骨的吸收,提高骨质密度,增强骨骼韧性,促进骨骼的形成,缓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2.8 人休需要补充共轭亚油酸
人体本身不能产生CLA 。实验表明,给受试者每天服用16克亚油酸达6周,其血浆中CLA的含量没有变化 。因此,人类要靠从食物特别是牛肉、牛奶和乳制品中获得CLA 。影响人体从膳食中获得CLA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食物的种类、CLA的含量,人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等 。不同国家的人摄入CLA的量差别很大 。据报道,瑞典老年人CLA的摄入量是160毫克/天;德国男性和女性平均摄入量分别为430毫克/天和350毫克/天;加拿大年轻人C9 ,  t11-CLA异构体摄入量平均为94 。9毫克/天;美国男性和女性CLA的总摄入量则分别为212毫克/在和151毫克/天 。
由于CLA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 , 而现代人因害怕肥胖或担心患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不敢多吃牛肉、牛乳或乳品等动物性食品,因而大大减少了从这些食物中获得CLA的机会 。另外,现代养牛方式大都采用舍养,其饲料以谷类等配合饲料为主,很少在牧场上放牧 。研究发现 , 放牧的牛奶中CLA的含量比以谷类为主要饲料的牛奶高4-5倍,因而使得现代人从牛奶中获得的CLA更少 。据估计,现在西方人从食物中获取CLA的量只有20年前的1/3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从肉、奶等食物中获取的CLA更低,每天大约为50毫克(按250毫升鲜奶+100克猪肉计算) , 仅是加拿大人摄入量的1/2、美国人的1/4、德国人的1/8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