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西|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后来

林小西|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后来
本文图片

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本文共计2352字 , 预计阅读6分钟 。
你好哇 , 我是林小西 。
如题 , 这个话题想写很久了 , 在待写文章清单里翻了很长才找到 。
但一直没有动笔……
原因嘛 , 一来懒癌缠身;二来要从这个话题的缘起开始谈起 。
01.
早在2016年我初注册这个账号开始写文章 , 彼时受到蔡崇达《皮囊》的影响 。
《皮囊》中有这样一段话:
许多作家的第一本都是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部分写起:或许只有当一个写作者 , 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我一次 , 他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 , 才会足够尊敬和理解 。
《皮囊》这本书大概是我在大三时读的 , 距今已有6年之久 。
这句话从那时开始便深刻地影响着我 , 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写作模式和风格 。
我也曾解剖过自我 , 从自己和身边的人写起 , 但也许是实在不够彻底 , 至今还没完成一本书 。
也就是账号建立之初 , 我所记录的内容都是和自己与朋友相关的 。
后来读研之后 , 没那么多时间写文章 , 公众号便处于月更甚至断更的状态 。
但也是读研那两年 , 让我萌生了将过往的文章整理出来 , 以当下的视角重新审视、观察和思考过往的经历 。
“每一段故事 , 都有一个后来 。 ”这个话题也从那时便生出了萌芽 。
因为我所书写的自己和朋友的故事 , 只是漫长人生中的点滴 。
以前 , 他们怎么样呢?这些在我笔下都有记录 。
后来 , 他们怎么样了呢?
我很想知道 。
可能朋友也想知道 , 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
每一段故事 , 都有一个后来 。
每一段故事 , 也都应该有一个后来 。
虽然年代久远 , 但被我记录下的时光 , 总归算是一份时间的礼物 。
在若干年后 , 我重新将其拆封、整合、打包 , 以新的姿态呈现 , 也算是给自己、给身边的朋友 , 乃至给时光 , 一份交代 。
02.
只是 , 这份交代 , 从生起萌芽 , 直到又是3年后 , 也就是如今 , 经历了漫长的尘封 , 在当下这个年末 , 才将旧事重提 。
每每念及此事 , 只觉心中一顿、丘壑难平 。
在我硕士毕业之后 , 第一份工作接触到新媒体行业 , 开始大量看文章 , 对比之下 , 发现自己以前的文笔略显稚嫩、羞于拿出手 。
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众号定位的微调:想成为一个读书类型的成长博主 。
想要追求深度、知识、价值……
但这些追求反而限制和阻碍了我的写作 , 让我止步不前 。
因为哪怕是没有一点点深度、没有为读者提供一点点价值 , 我都懒得动笔了 。
以一个写作者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 也惧怕产出毫无价值的内容 。
另一方面 , 缺乏外界的反馈也会给我带来些微的挫败感 。
这便导致公众号处于周更的状态 。
直到最近我重新翻看自己的过往文章 , 我忽然发现 , 那40万字的积累 , 记录了我那些年的成长 , 不就已经是一份极其难得的礼物吗?
我想要写成长经验、认知提升 , 追求深度、价值 , 而以现在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过往的自己 , 不就是一个极好的成长案例吗?
彼时略显青涩稚嫩的文字 , 而如今写出的文字会稍稍克制、略有深度 , 这不就是所谓的成长吗?
成长 , 不就是一个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的过程吗?
瑞·达利欧有一句话: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 , 那么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