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糕是哪个地方的过年风俗?吉林朝鲜族风味小吃,用木槌捶打煮熟的糯米制成的糕,性粘 。打糕是朝鲜族春节的早点 。除夕傍晚,家家户户忙着打制年糕,到了春节早晨,男女老少穿着新衣,全家欢聚一堂,吃着新打出的年糕,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现在打糕已经成为当地四季皆可吃的风味名吃
南方很多地方都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打年糕是哪里的风俗打年糕是浙江地区风俗 。
打年糕 , 又名搡年糕 。习俗在浙江地区由来已久 , 每到农历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 , 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
打年糕是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 。在海宁市长安、丁桥、马桥等农村至今还保留着打石臼年糕的习俗 , 以前,每到年底,家家户户都会想方设法自己打年糕 。
打年糕的习俗:
有的地方干脆民村自发组成打年糕队,集中十天半个月为农民打年糕 。两年前,长安镇褚石村五组褚林喜等六人自发组成了村里的打年糕队 。淘米、磨粉、烧火、上蒸、翻蒸、打糕、点红,形成一条生产流水线,解决了村民打年糕难的问题 。
据负责上蒸的大师傅褚林喜介绍,每年农历12月初就开始动手打年糕,一直到农历十二月廿七才结束 。平均每天要打17至18蒸笼,半个月打下来,估计要为本组和外来村民打9000余斤年糕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打糕是哪个民族的饮食打糕其实也是端午节吃的食物,不过每个民族的风俗一习惯不一样,很多人问打糕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风味食品?它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space

打糕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风味食品
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 。
打糕是把糯米熟后捶打而成的 。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 , 吃起来筋道,味香 。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 , 都要做打糕 。
制作方法
1.红小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软烂捞出,控净水分,加入白糖,再放入锅中用小火煸炒推碎成豆沙粉 。
2.黄豆用水洗净,入锅用小火炒出香味取出,磨碎筛成细粉 。
3.糯米放入清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捞出控净水,放入铺有湿布的蒸笼中,锅预热后放入,盖严锅盖 , 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放入木槽或平面石板上,用木槌捶打成团后,再打成粘糕 , 然后打糕切成长条形状,外层裹上一层熟黄豆粉或豆沙粉即成,也可不裹,蘸粉而食 。
打糕的制作要领
1.糯米饭用蒸法,而不用煮,是为了使饭糯而劲道;
2.捶打时应用力均匀 , 最好先在木槽内打匀,然后取出打成片,再切成条;
3.宜现做现吃 。
打糕的功效作用
根据用米的不同,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 , 一种是用黄米制作而成的黄打糕。
朝鲜族人民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 。因此,一旦见到哪家的妇女喜气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 。打糕不仅用来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 。同时 , 打糕还有保健的作用,朝鲜族的一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参” , 就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作料和口味的不同,打糕的品种有:朝鲜族打糕、枣泥拉糕、桂花拉糕、赤豆糕、薄荷拉糕等 。
朝鲜族打糕朝鲜族打糕是以糯米为原料,用糯米饭槌捶打而成 。制作时,先要将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为止 , 然后把米捞出滤干 。
随即把米放入蒸笼用大火蒸半个多小时之后,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板上,用木槌边打边翻动 , 边翻动边用水擦砧板,否则,打糕就会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动,打的时候越匀越好 。一般要打到看不见饭粒为宜 。
最后,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 。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咸的,可佐上盐 。此打糕粘润可口,味道清香 。
打糕有很多口味,如豆沙、芝麻、山楂、菠萝、花生、草莓等 。
打糕里加入豆沙等美味可口的作料 , 包成半月的形状,然后放入铺着松针的蒸笼里蒸制而成 。人们在制作打糕时还会加入南瓜或者是蒿子秆,使打糕变成了黄色或绿色 , 连色素都是纯天然的,非常健康,有补血养胃的效果 。
打糕的由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当孩子高考升学的时候,朝鲜族人民就会把期盼孩子能去读书的高等学府大门外,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事先在家做好的打糕扔到学校墙上和大门上,扔的越高代表孩子考上大学的希望越大,以此来寓意:蒸蒸日上 , 金榜题名 。韩国人搬家的时候,也有做米糕分给邻居的习俗 。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喜欢将打糕放在火钵上烤过之后,浇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 。糯米打糕在朝鲜半岛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朝鲜半岛几乎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 。古代朝鲜王朝的贵族非常重视在节日吃米糕 , 在今天的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陈列着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 。在朝鲜半岛出土的壁画里,就有了打糕的场面 。到朝鲜王朝时期 , 朝鲜半岛的米糕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
打糕是属于朝鲜族的饮食 。旧时农历三月祭祀时以之供神;用糯米或黄米以水淘洗净,黄豆炒熟磨咸细面备用 。将糯米煮成饭盛于木槽内,用木榔头蘸水略捣之使成泥状,倒于事先备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头蘸水将其打成面饼;边打,边以人从旁拨之,使其厚薄均匀,打好后上撒豆面食用 。
第一次打出者称“擦台糕” , 一般不用作供神;第二次以后打出者因石板面已干净方可用之 。糯软粘柔,芳香浓郁 。因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韧劲道,裹以黄豆粉,别有风味 。
做法
打糕的制作材料:
糯米4500克,黄豆500克,红小豆500克,白糖200克 。
打糕的特色:
糯软粘柔,芳香浓郁 。因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韧劲道,裹以黄豆粉,别有风味 。
制作方法:
1.红小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软烂捞出,控净水分 , 加入白糖,再放入锅中用小火煸炒推碎成豆沙粉 。
2.黄豆用水洗净,入锅用小火炒出香味取出,磨碎筛成细粉 。
3.糯米放入清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捞出控净水 , 放入铺有湿布的蒸笼中,锅预热后放入,盖严锅盖,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放入木槽或平面石板上 , 用木槌捶打成团后,再打成粘糕,然后打糕切成长条形状,外层裹上一层熟黄豆粉或豆沙粉即成,也可不裹 , 蘸粉而食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引言: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一种风俗打糕蒸馍贴花花,这种风俗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 蒸馍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打糕的习俗源于西北朝时期,而贴花花也就是贴窗花的习俗,是从汉代以后才慢慢开始走进每家每户的 。
一、打糕蒸馍贴花花的习俗源于古代
今天已经腊月二十八了 , 距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了,每家每户都正在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新的一年,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很多地方,也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样的习俗 。打糕也就是指打年糕,在古代战乱的时候很多将士们都没有食物吃 , 所以聪明的伍子胥害怕将士们没有力气打仗,所以他在修建姑苏城的时候,他就用糯米汁和泥土搅拌做成砖 , 而且他告诉战士们,如果哪一天没有粮食吃,就挖开墙角吃里面的城砖 。
二、这些习俗蕴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次打仗中 , 将士们已经很久没有吃饭了,他们想起伍子胥的话,最终依靠着这些城砖而活了下来 。后来百姓们为了纪念伍子胥 , 就每年制作年糕来祭祀 。蒸馍也就是指蒸馒头,相传在汉代诸葛亮征伐的时候,因为诸葛亮非常的仁慈,所以他就用馒头做成各种各样子来代替人头祭祀天地 。因为明天在过年的时候,也经常会用牲畜来祭祀,所以在民间也渐渐流行起来这样的做法,在过年之前蒸馒头,人们把这些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子,不仅非常好吃 , 而且非常的好看 。
【打糕是什么地方的风俗,打糕是哪个地方的过年风俗?】 贴花花也就是只贴窗花,窗花不仅有着非常好的装饰作用 , 而且还可以将窗花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运势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腊月二十八的这些习俗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带来好运 。
这种习俗是从宋代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因为宋代人觉得打糕蒸馍献给灶王爷的,这样会保证一家人未来健健康康的 。
主要是因为之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一直吃小孩,后来就发现做了这些习俗就不会吃小孩了,于是就流传下来了 。
这个就是经历过很多的转变而来的,因为需要过年 , 就是要准备这样的仪式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东北端午节风俗东北的端午节习俗如下:
1、吃粽子 。端午节吃的习俗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粽子 。黄米小枣粽子是东北传统的粽子,粽子主料为糯米,糯米难于消化,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
2、克仗斗石 。辽宁省阜新和黑山地区庆祝端午节的方式非常特别,至今保留着“克仗斗石”的传统 。“克仗斗石”是由两村相互掷石为戏的传统斗石活动,原本是村庄内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人们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
3、吃打糕 。在我国朝鲜族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端午节是朝鲜族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端午节朝鲜族人主要是吃“打糕” 。
4、饮酒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饮用和喷洒雄黄酒就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民俗 。
5、踏青 。在黑龙江地区过端午节,一般都是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 。
6、挂纸葫芦 。早晨,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葫芦,象征家族人丁兴旺 。另外,家里还可以挂上用五彩线和布条做的辣椒、簸箕、扫帚等,这些东西都是寓意吉祥 , 赶走五毒,扫除瘟疫的意思 。
7、系五彩绳 。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五色线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 , 抛到河里 。
8、插艾蒿 。相传西周时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在门户上插挂艾叶(也称艾蒿)和菖蒲,意为攘毒气、避邪气 。此习俗历代相传,至今本溪地区的人们仍沿习这一习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屠苏酒的来历是什么,屠苏酒的来历
- 什么是溶解度参数,什么是溶解度
- 鱼肚是鱼的什么部位,鱼肚是鱼的哪个部位?
- 石楠花的花语,石楠花的花语
- 老抽是酱油吗,酱油就是老抽吗
- 百合花的花语和寓意是什么,百合花的花语和寓意
- 什么是异国短毛猫,异国短毛猫是加菲猫吗
- 番茄沙司和番茄酱的区别是什么,番茄沙司就是番茄酱吗?番茄酱与番茄沙司有什么区别呢
- 活字印刷术是哪个朝代的,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由什么朝代的什么人物发明的?
- 宣纸的特点是什么,宣纸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