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解了财产权( 二 )


大多数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解了财产权】现代社会 , 不仅个人的物质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个人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更是神圣不可侵犯 。 然而 , 在现实中 , 当有形的财产被侵犯的时候 , 人们都会穷尽各种途径挽回损失 , 而当各种自由和权利被侵犯的时候 , 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是对“财产权” , 而且是对最重要的财产权的侵犯 , 更遑论追回损失 。
财产权首先保护的 , 是穷人的权利
人们通常认为 , 财产权是富人的专属权 , “保护财产权”保护的是富人的权利 , 是对富人的偏袒 , 对穷人的不公 。 这是对财产权最古老、最严重的偏见 。
试想 , 面对财富缩水、强者的掠夺 , 以及土匪强盗的抢劫时 , 谁能有更多的办法保护自己的财富?答案显而易见——富人总有更多办法规避风险 , 保护自己的财产 。
不仅如此 , 每当战乱、社会失序时 , 穷人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要么成为权势者的附庸 , 遵从“不服从者不得食”的游戏规则 , 要么铤而走险 , 希望通过暴力手段成为新的游戏规则制定者 。
如果财产权不受保护 , 财产就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富人(权势者)手里——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从穷人那里拿走更多财富 , 而不必受任何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 , 结果出现富人越富 , 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 。
相反 , 保护财产权 , 首先意味着从根本上限制了富人侵犯 , 甚至剥夺穷人财产的权力 。 “风能进、雨能进 , 国王不能进” , 这一古老的谚语 , 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公理:不经过所有者同意 , 任何人无权冒犯、掠夺他人的财产权 。
不仅如此 , 保护财产权还保护了穷人变成富人的权利 。 众所周知 , 财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 而市场两大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一是通过分工有效配置资源 , 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激发创新的涌现 。
因此 , 保护财产权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增长 , 穷人的财富也会水涨船高 。 在市场经济中 , 那些聪明而又勤奋的穷人 , 很快就能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 而那些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穷人 , 还可以通过创业 , 变成富人 。
总之 , 在财产权受保障的社会 , 遵循的法则是“不创造者不得食” 。 因此 , 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对财产权的保护 , 对于穷人来讲 , 怕的不是穷 , 而是没有致富的权利和自由 。
大多数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解了财产权
文章图片

平等地保护财产权
而非追求财产的平等
财产权常常被指责为导致社会不平等的罪魁祸首 。 以此推论 , 要从“根源”上消灭不公 , 实现人人平等 , 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实践:
一种是消灭私产 , 一切财产交“圣库”;一种是主张“均贫富” , 实行平均分配 。 前者否定私产 , 后者强调结果平等 , 看上去都似乎更符合很多人对“平等”的诉求 。
平等 , 是一种美好的价值 。 然而 , 平等必须符合正义的理念 , 背离正义的“平等” , 往往成为邪恶的同义词 , 而正义 , 最朴素的解释 , 就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 ”保守主义鼻祖埃德蒙·柏克说 , 平等的含义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 而不是平等的东西” 。
一个谁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是:人先天禀赋存在的差异 , 决定了人与人起点的不平等 。 基于此 , 每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天差地别 。 在此前提下 , 追求财富平等的实质 , 不过是剥夺一部分人的财产 , 让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服务 。 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幻想不劳而获 , 创造和创新活动停滞 , 最终出现“贫穷面前 , 人人平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