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科挤满抑郁症小患者:有家长认为孩子无需治疗只是“打得轻”( 三 )


有研究显示 , 不论在成人还是青少年中 , 女性患抑郁症占多数 , 患病男女比例均在1:2左右 。 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女性的认知脆弱性 , 特别是女性更倾向于通过沉思和消极推理方式对负面事件作出反应 。 而在一般问题上 , 女性似乎比男性具有更消极的认知取向 , 当面临问题或不良结果时 , 女孩对自己负面推断更多 。 这或许与在传统文化对女孩的刻板印象下 , 父母不同的养育方式有关 。
美国于1999~2016年开展的一项研究指出 , 女孩尝试自杀的次数更多 , 但死于自杀的男孩却更多 , 原因在于 , 男孩通常会选择不可挽回的自杀方法 。 有分析指出 , 女性更在意别人对自身的评价 。 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 , 互联网充斥了碎片化的评价性话语 , 女性更容易深陷其中 , 并受到负面影响 。
14岁的少女小璐(化名)患有重度抑郁焦虑障碍 , 但不是因为沉迷网络 。 她自认为受到了来自老师的言语伤害 。 “老师经常对每个学生作出很多的评价和定义 , 还把我们互相对比 。 ”小璐觉得 , 这些定义“有时候甚至是轻率的” 。 她试图反驳老师 , 但发现老师不仅不听解释 , 还会对她进行“人格上的贬低” 。 而老师批评的原因 , 是她成绩的下滑 。 她渴望老师的表扬 , 但即使她某次考得好 , 老师也没有表扬 , “让我觉得我永远不够好” 。
小璐妈解释说 , 从2021年起 , 北京实施新中考 , 将共计十个科目计入中考评判标准 。 小璐在初中的课间休息只有5分钟 , 每个课时都被挤占得满满当当 。 “分数是老师的业绩 , 老师们也被裹挟其中” 。
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患病率为何显著上升?2009年的一份国际研究表明 , 可能原因包括对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增加 , 成年人的监督与支持减少 , 与父母的冲突增加 , 睡眠不足 , 以及药物使用等冒险行为的增加 。 而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 在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中 , 前额叶皮质尚未成熟是一个原因 。

|儿童精神科挤满抑郁症小患者:有家长认为孩子无需治疗只是“打得轻”
本文图片
2012年8月底 , 福建福州火车站 , 一些在暑期赶往城里与父母相聚的儿童 , 在新学年开学前 , 如“小候鸟”般纷纷返回老家上学 。 图/视觉中国
脑部的前额叶皮质负责决策和自控 , 在处理复杂决定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尤其对涉及权衡短期目标及其长期影响的决定尤为关键 。 林红指出 ,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到 , 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群 , 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 青少年时期的健康将影响整个生命周期 。 “青少年追求回报的大脑部分的发育 , 早于负责规划和情感控制的部分 。 青少年的大脑还具有出色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 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验探索和冒险行为 , 更多与大脑本身的发育有关 , 而不是病理性的” 。
林红说 , 这也意味着 , 青春期孩子难以对未来有长远规划 , “干了就得你说我好 , 想要就得马上能得到 。 ”她说 , 青少年很多行为显得不切实际 , 同时他们也容易因情绪波动 , 冲动行事 , 做出风险行为 , 如果遇到刺激 , 可能冲动之下酿成负面后果 , 这个时候 , 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就变得很重要 。 “青春期的孩子看起来像大人 , 家长认为长大了 , 不需要保护了 , 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长大了 , 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长大” 。
郑毅指出 , 青春期问题一直受科学界关注 , 普遍的观点是 , 青春期会成为心理问题的放大镜 。 “如果孩子原本就有焦虑或对立违抗的问题 , 到了自我意识更强的青春期 , 这些问题会更突出、会进一步发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