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 国货披上洋马甲,产品瞬间卖脱销,背后真相令人扼腕


马甲 国货披上洋马甲,产品瞬间卖脱销,背后真相令人扼腕

文章图片


马甲 国货披上洋马甲,产品瞬间卖脱销,背后真相令人扼腕

文章图片


马甲 国货披上洋马甲,产品瞬间卖脱销,背后真相令人扼腕

文章图片


高价假“洋货”下 , 消费者“崇洋媚外”VS商家贪婪 , 孰是孰非?
最近 , 天猫上一些打着“洋货”标签的网红品牌引发媒体关注 。

这些名为摩飞、大宇、蓝宝、西屋的厨具 , 动辄几百上千元 , 远比苏泊尔、美的等许多国内知名品牌的同类产品贵上不少 。

打开官方介绍 , 你可以发现这些品牌动辄有着悠久的历史 , 主打某国高端市场 , 拥有某某国际专利技术……读罢不免使人竖起大拇指 。
但经过仔细调研才发现 , 这些所谓的“洋品牌”不过是一张皮而已 , 实际情况跟宣传的相去甚远:他们要么没有相关产品、要么已经破产或在破产边缘 , 他们不仅“made in China” , 更由中国人全权操盘 , 跟品牌发源地没有半毛钱关系 。
这样看来 , 动辄10+的回头客实在有些过于讽刺了 。
无独有偶 , 去年12月 , 媒体曝光了一家名为壹家生活的天猫旗舰店 。 这家打着“日本制造”的名号 , 招摇撞骗 。 靠着捏造的“日本铸锅大师”品牌故事 , 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普通锅说成是充满日本匠心精神的“伊藤家铸锅” , 并把价格卖到了1799元(后被发现国内代工厂生产的同款铁锅 , 只要499元) 。 一波忽悠下来 , 不少消费者上当 , 受骗金额超过3000万 。

类似的案例一再上演 , 似乎在提醒我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 , 但“崇洋媚外”的现象依旧很普遍 。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 除了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 更有消费者的无知和商家的贪婪 。
实际上 , 造假不是中国某些企业的专利 , 国外很多知名企业也有造假的经历 , 比如最近被有关部门重罚的Canada Goose(加拿大鹅) 。 号称自己的鹅绒多么保暖 , 质量多么好 , 实际不过是虚假宣传 , 靠着高端定位和明星光环 , 价格卖到数千甚至上万元 , 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

壹家生活的铁锅固然有利用日本工匠精神的无耻行径 , 但对不少日本企业而言 , 工匠精神并不具备普适性 。 不少企业都有造假的经历 , 甚至有持续造假长达几十年的情况 。 曾有媒体报道 , 日立集团旗下的380种产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造假行为;而且令人发指的是 , 这种行为竟然至少持续了30年 , 受影响的企业超过1900多家 , 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 此外 , 日本国内知名的小林化工、三菱家电等也有长达几十年的造假经历 。 这样的企业 , 实在很难让人与日本的工匠精神划等号 。
这些年 , 随着日本同质竞争加剧、社会阶层固化、思维僵化等影响 , 日本的制造水平和创新力也呈现逐渐没落的迹象 。 实际上 , 日本很多东西“made in China”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 2015年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 讽刺的不是中国制造技术不行 , 而是日本的不少热销马桶盖竟是中国制造的 。
这些年 , 随着中国制造崛起以及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升 , 很多人已经开始对洋品牌“去魅” 。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 ,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发受到瞩目 , 民族自信心也开始逐渐回归大众 。 随之而来的“国潮”崛起和老国货品牌的复兴 , 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