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作者是谁,古诗<<蝉>>的作者

1、古诗<<蝉>>的作者虞世南(公元558~638) ,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官至秘书监 , 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 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 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 。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 , 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 , “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 。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 。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 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 , 不需任何凭藉 , 自会扬名 。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 ,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 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 。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 , 不托飞驰之势 , 而名声自传达于后”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是牢骚人语 , 比兴不同如此 。”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 , 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 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
蝉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古诗咏蝉的很多,如以单以“蝉”题的如上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蝉》作者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越州余姚人

蝉的作者是谁,古诗&lt;&lt;蝉&gt;&gt;的作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蝉的作者是谁?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蝉的作者是谁,古诗<<蝉>>的作者】五更疏欲断 ,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蝉的作者是谁,古诗&lt;&lt;蝉&gt;&gt;的作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蝉的作者简介?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
虞世南生性沉静 , 执着好学 。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朝灭亡后,依附于夏王窦建德,授黄门侍郎 。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 , 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 , 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 , 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 , 虞世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2] , 配葬昭陵 。[3]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原有诗文集三十卷,已散失不全 。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
蝉的作者是谁,古诗&lt;&lt;蝉&gt;&gt;的作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蝉》的作者是谁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 , 字伯施,汉族 , 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 。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 。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朝灭亡后 , 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 , 为“十八学士”之一 。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 , 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 , 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 。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配葬昭陵 。贞观十七年(643年) , 绘像凌烟阁 。
虞世南是唐代作者主要代表作蝉
蝉的作者是谁,古诗&lt;&lt;蝉&gt;&gt;的作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蝉的作者是法布尔吗法国作家法布尔在《蝉》中阐述的蝉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1、蝉会唱歌 。
2、它通常是和同伴比肩而坐 , 无需再去叫喊呼唤 。
3、因为体内有巨大的响板 , 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他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
《蝉》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文章 , 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从形状、习性、声音三个方面写了蝉的特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
《蝉》文中提到,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 , 孔口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 , 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 , 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