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 01 —
G小姐出门前也没有想过这样的情景:
当她跟丈夫一起 , 带着孩子园园去他心心念念好久了的游乐园时 , 会看到大门紧闭 , 门上贴着“器材维护 , 今日闭园”的字样 。
可想而知园园会有怎样的反应了 , 看到关着门的游乐园 , 听到爸爸的解释 , 园园嘴唇一抿 , 眼里立刻掉下金豆豆 , 哇哇大哭起来 。
爸爸连忙在一旁温声劝着 , 说“哎呀 , 别哭啦 , 别哭啦 。 这关门了爸爸妈妈也没想到呀!你看 , 我们要不下次再来好不好?下次爸爸妈妈一定先查查看有没有关门 。 ”G小姐在一旁扶额 , 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
自从园园2岁起 , 对于各种规则啊 , 计划什么的都很看重 。 例如送他去幼儿园 , 因为G小姐周三跟周五不用早起上班 , 便跟园园约好这两天可以由妈妈送他去 , 其余的时候只能让奶奶带着去 。
园园也同意了 , 也不会闹 。 但上周三时 , G小姐因为临时早上有工作要处理 , 没办法送园园上学 , 只好让奶奶带过去 。
这下园园是又哭又闹 , 一直僵在门口不肯出门 , G小姐百般解释 , 承诺后面给他补偿 , 买玩具也好 , 出去玩也好 , 就是止不住园园的哭声 。 而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 , G小姐只好匆匆出门 , 让奶奶去处理 。
而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 虽然G小姐也希望生活总能按照计划那样 , 但总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 , 而园园每次因为不能接受“有变化”这件事而情绪崩溃 , 更让G小姐与丈夫心累 。
相信很多家长也深有体会 , 孩子会在某个年龄段很固执 , 认死理 , 一根筋 , 当生活中出现各种计划外的变动时 , 会让孩子变得很情绪化 , 难以接受变化 。
而这是比“计划外的变动”更难处理的事情 , 面对孩子的崩溃和固执要求 , 家长们也只想喊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
— 02 —
为什么孩子对于变化接受程度很低?
怎么才能让家里的固执小孩理解“生活就是总会有变化”这件事?
或许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
①无法接受计划的改变 , 可能与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发展有关
面对计划外的突变 , 家长自己也很手足无措 , 心里也很慌 。 而这时候孩子的各种哭闹更是让家长心烦 , 尽管耐下心来解释 , 但孩子也难以接受 。 家长们不由得想 , 为何孩子不能看到家长的难处呢?
但其实 , 这与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 。 对于低年龄的孩子 ,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愿看到家长的难处 , 而是他们没有能力看到家长的难处 。
在心理学上 , 能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观点采择技能 。
本文图片
根据塞尔曼的划分 , 3~6岁的儿童正处于自我中心的观点阶段 , 即只知道自己的观点 , 看不到他人的观点 , 同时 , 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 , 可能需要到8岁以上才能慢慢意识到身边其他人有自己的观点 , 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 , 理解他人的情绪 。
所以 , 园园只知道这天自己要去游乐园玩 , 但无法理解为何游乐园会关门;只知道周三该由妈妈送自己去上学 , 无法明白妈妈因为工作的事情抽不开身 。
孩子只知道自己的计划 , 也只知道自己的事情 , 只能理解自己世界里的东西 , 却无法去认识到自己的事情会因为外界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 自己的世界会受到外力的干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光明街道|顺义光明街道邻里互助 孩子发烧惊厥妈妈求助邻居找车送医
- 霍启刚|霍启刚被孩子数学题难倒,跟老婆约会好甜蜜
- 离婚|苏诗丁的“童年创伤”警醒离婚夫妻:孩子才是最无辜可怜的
- 哈里梅根|威廉凯特仍要寄礼物,给哈里梅根的孩子,永不看纪录片也不想报复
- 真嗣|个人成长心理咨询:从小缺爱的孩子,心里总有个空洞……
- 孩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的孩子“平庸”吗?
- 杭州|我在杭州买房,我姐说等她生了孩子就让我来养,谁让我过得比她好
- 风吹半夏|《风吹半夏》重组家庭中,大人和孩子该如何相处,爱自己也要负责任
- 张嘉倪|张嘉倪或人财兼失!富豪老公偷偷转移财产,婆婆强夺孩子抚养权
- 父母|家庭心理咨询:为何有些孩子明明父母双全,但却总感觉活得像个“孤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