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项研究 , 在辛辛监狱中 , 几乎没有哪个罪犯会承认自己是坏人 。 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 , 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 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的故事 。
当部门经理的时候 , 我会告诉组里的人 , 跟着我很苦 , 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换一个机会 , 但只要你留在这里一天 , 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 。 别说对得起这家公司 , 首先得对得起自己 ,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时间更宝贵的呢?所谓的为公司干 , 不就是为自己努力吗?如果这个都想不通 , 还心安理得 , 就别一起干了 , 否则 , 不如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环境 。 事实上 ,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让你舒服得一塌糊涂的环境 , 必须自己变得强大 , 才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个法则叫分享“凄惨故事会” 。 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嗜好 , 就是比惨 。 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种凄惨故事 , 最后演变成凄惨故事会 。
这种凄惨故事会 , 不只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 整个社会都变了样 。 比如 , 每个电台都有一档节目或好几档节目 , 在讲述谁比谁惨 。 在这种节目里 , 老婆必须出轨 , 男友一定不忠 , 儿子肯定不孝顺 , 收视率还相当高 。 因为看过这些节目的人都会找到安慰 ,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惨的事情 。 每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 。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 。 在受害者天堂 , 如果你失恋了 , 你的女伴会聚集过来陪你喝酒 , 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难道她们都试过了?);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 , 你会很快地被吸收进公司的受害小队 , 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老板有多变态(我也不知道自己被讨论过多少回了);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 , 哇哇大哭 , 家长不会责怪小孩没走好 , 而是会打地板说“地板错错错” , 最后小孩子开心地笑了 。 我们在这样一个天堂里 , 居然浸泡其中 , 慢慢习惯 , 然后沉浸 , 开始分享 。
受害者天堂帮助“受害者”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 就像一个人生病之后 , 就觉得可能有人会看望他一样 。 他们在这个舒适的受害者天堂 , 陷入了无尽的情感黑洞 。
但是 , 怎么办呢?其实核心就是自己去掌控 。 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 , 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地工作 。
那么 , 如何才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呢?不妨先进入一种诚实的思考:不管什么情况 , 你都可以负全责 。 只要你愿意 , 你就可以做得更好 , 甚至可以做一种心理假设——如果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倒推一遍 , 所有条件都不改变 , 只有自己改变 , 你能否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呢?如果答案是Yes(是的) , 那么你就开始进入掌控者的角色;如果你的答案是No(不是) , 那你认为自己以前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 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问题 。
回想跟徐鸣创业的时候 , 我们两个人经常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相互检讨 , 不断反省哪件事情没做好 , 哪件事情还可以更好 , 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 。 我以前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 , 后来跟很多人交流 , 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 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去面对否定的自己 , 那个过程很痛苦 , 需要不断抛弃过去的自己 。 你经历过的所有事情 , 其实都是你的财富 。
这让我想起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那封信 , 当你是一个“火鸡”的时候 , 别人不会认为你比他大 , 这时候 , 你可以反思一下 , 我真的做得足够好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 你做得只是好一点 , 别人是不认的;你必须做成一只鸵鸟 , 比鸡大得多的鸵鸟 , 到那个时候 , 所有人才会说你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年终总结背后的底层思维(7):良好的体验保障
- 年终总结背后的底层思维(8):企业引导下的呈现
- 年终总结背后的底层思维(6):企业与员工交流的契机
- 年终总结背后的底层思维(5):中层管理者的赋能
- 年终总结背后的底层思维(3):个人总结呈现(理论篇)
- 豪车|穷人和富人思维有何不同?从买车一事上,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 情商高的领导,都懂得这三个管理思维,能够提升领导力
- |容易背叛的女人,往往有4种思维,男人记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