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学者李永萍谈农村婚姻家庭转型:彩礼、“老实人”光棍、婚配权力变迁


彩礼|学者李永萍谈农村婚姻家庭转型:彩礼、“老实人”光棍、婚配权力变迁
本文图片

2021年5月1日 , 在广州工作的青年回到家乡江西婺源举行当地习俗的婚礼 。 (视觉中国/图)
从2012年开始去乡村做田野调查 , 李永萍九年来走遍了全国各地 , 一共进行了七百多天的驻村调查 。 她和研究团队通常在村里住下 , 每次待上二十天左右 , 每个人关注的主题不同 , 李永萍侧重家庭问题 。 虽然话题有一定私密性 , 但熟悉之后大部分村民都愿意交流 。
李永萍从小在四川农村长大 , 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 现在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助理研究员 。 她成长阶段的乡村面貌和调研时所见大不相同 , 既有时间变迁的因素 , 也有不同地区的显著差异 。
她沿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教授所提出的分类 , 将全国区域大体划分为三种:一是宗族性地区 , 江西、福建等部分华南地区 , 还保留了祠堂、宗祠、族谱等宗族传统;二是原子化地区 , 如西南地区、东北农村等 , 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不强 , 不像宗族有血缘深厚的连接;三是小亲族地区 , 例如华北农村 , 亲兄弟之间关系紧密 , 构成小亲族或户族 , 又不像宗族那么强大 。
打工经济冲击了乡村社会的旧有面貌 , 农村婚姻家庭模式发生着变迁和转型 。 天价彩礼、光棍、上门女婿、两头婚等热点现象近年广泛引起讨论 。 李永萍将她的研究随笔集结成《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 ,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12月16日 , 围绕农村彩礼、光棍成窝、婚姻失序、打工女性回家陪读等现象 , 李永萍接受南方周末专访 。
本地婚姻会推高彩礼
南方周末:你成长年代的农村和后来去调研的乡村社会有哪些明显不同?
李永萍:中国农村最近这十几年变化确实挺大的 , 而且每个地方的区域差异也很大 。 比如老年人的地位 , 包括家里的代际关系 , 我老家是四川的 , 四川那边父母对子女的代际责任不是那么厚重 , 父母的压力不会很大 , 但是我到华北的河南、山东这些地方调研 , 华北父母的代际责任比较重 , 在子女的结婚上压力很大 。
南方周末:不同地区农村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参与度是怎样的?
李永萍:河南、山东在华北很典型 , 婚姻成本大部分都要靠父母支持 , 彩礼比较重 , 买房等其他婚姻成本都比较高 , 所以父母对子女提供了较多经济支持 , 自然对子女婚姻的介入就会多一些 。 这种介入还包括父母可能还会比较积极地去帮助子女寻找婚配对象 , 帮忙相亲介绍 , 这些在华北都比较普遍 。 前两年在华北调研看见 ,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很多是父母帮忙托人介绍或相亲认识的 。 虽然不是完全由父母包办 , 介绍之后还要看两个人能不能合得来 , 但确实有父母介入 。
在我家乡四川或是西南一带 , 父母对子女的婚姻介入度比较弱 。 一个是父母不用承担很多婚姻成本 , 有条件可以支持 , 但是如果没有或者不愿意 , 可以少支持一些 , 没有刚性的责任 。 另外 , 在西南地区自由恋爱比较多 , 更多是子女自己去找 , 打工时在外面找 。
南方周末: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 , 婚姻成本会相差这么大?
李永萍:从我调研的情况来看 , 彩礼的数额有很大的差异 , 总体来看 , 华北农村的彩礼比较高 , 河南比较典型 , 河北、西北等地普遍比较高 。 近几年的标准 , 一个儿子的家庭至少是十几万 , 如果这个家庭有两个儿子 , 女方肯定提出更高的彩礼 , 两个儿子一般是二十万起步 。 除了彩礼之外 , 很多要求买房 , 比如在县里或者镇上买房 , 买车也成了标配 。 但是在华南农村 , 我们称之为一些还带有宗族性传统的村庄 , 像我调研过的江西寻乌、广东清远、福建一些内陆地方 , 彩礼总体来说不是很高 。 我2019年暑假到江西寻乌调研的时候 , 那里的彩礼就是两三万 , 甚至一两万 , 整体保持很低的水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