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春联的习俗有哪些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 , 桃符长六寸 , 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 , 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 , 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 , 红色有吉祥 , 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 , 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对了 , 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 , 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 , 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
贴春联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 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
八、廿九这两天 。
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八,贴年画”一说 , 意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是贴年画、春联的好日子 , 各家各户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这天贴春联 。
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 。贴倒酉意即贴春联 。
摘春联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 。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
整年说 。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 , 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 。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
过节说 。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 。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
自然脱落说 。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 。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 , 就直接摘掉 。
烧春联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一年来所有的晦气烧掉,开始崭新的一年 。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什么?【春联习俗,关于春联的习俗有哪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新春伊始 , 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 , 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 , 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 , 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 。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 , 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 。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 , 新屋落成,乔迁志禧 , 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 。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应该说 , 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 。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 , 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 , 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 。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 , 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 。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 。新春佳节之际 , 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 。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 。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 , 妙语妙诗章 。〃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 。〃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 。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 。严格说来 , 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 , 永修铜鼓乐平乐安 。〃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 。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 。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 。〃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 , 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 。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 。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万里鹏程扶摇春风满天 。〃此联意蕴深邃,不同凡响,又令我回味不已 。
人们熟知的流传甚广的商业店铺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既不同于沿袭的古代对联,又近乎于流传的现代对联 。又如〃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 , 〃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都是我国民间多少年来盛传不衰的好春联 , 直至今日仍具活力 。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景德镇过年时看到的许多好春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
春联顾名思义用于新春佳节,但其他的对联可用于一年四季 。试举古人曾以宋诗吟秋〃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 。亦有今人吟秋作联曰〃彩虹映苍松劲挺 , 金秋展少年文丰〃 。读罢便感意境大不相同 。文革时期人们常用毛泽东诗词代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又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回首当年人们仍记忆犹新 。
对联多以五字与七字盛行,此与取源自古诗〃五言〃与〃七律〃很有干系,其他对联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见 。除上述举例外,五字联如〃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尽朝晖〃;六字联如〃大鹏高翔万里,小龙腾飞千年〃(蛇年春联),〃金鸡振翅劲舞,银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联);八字联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辞旧岁捷报传千里,迎新年春风吹万家〃;九字联如〃春风化雨又绿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辉英雄城〃 。此外还有更精炼绝妙的四字春联如〃除夕除旧,春节春临〃,〃春回大地,劲满神州〃,〃满园桃李,一代风流〃 。此联亦可扩展为十一字春联〃一代风流奋发抖擞抒壮志,满园桃李争奇斗芳竟英雄〃 。据说古人曾作长达百余字的巨幅对联,但这种太多字的对联用于春节毕竟不太适合 。
除了家庭用春联 , 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春联 。如学校用联〃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企业用联如〃生产捷报顿开千秋业,科研硕果更上一层楼〃 。以上均为笔者所录,散见我国城乡的好春联,其中不乏颇具积极意义与欣赏价值之佳作 。
我国春联发展至今,为人们欢度春节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奋,意义深远的好春联 。君不见,〃大江南北歌烂漫,长城内外舞翩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风貌正日新月异,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拥有更加隆重的欢乐与吉祥 。国家的长治久安,令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人们更加感到欣悦和振奋 。可以想见 , 强烈的时代感将激发起人们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劳动热情 。让我们为欢度即将来临的又一个中国改革之年的春节,为扬臂拥抱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春天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再展笔意风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 。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 。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 , 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 。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 。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 , 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 。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 。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 。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 , 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 。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 。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 。〃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 。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 , 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 。严格说来 , 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 , 永修铜鼓乐平乐安 。〃则注重了字 , 词的义 , 音相对 。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 。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 。〃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 。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 。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万里鹏程扶摇春风满天 。〃此联意蕴深邃,不同凡响,又令我回味不已 。
人们熟知的流传甚广的商业店铺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既不同于沿袭的古代对联 , 又近乎于流传的现代对联 。又如〃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 , 〃爆竹声声辞旧岁 , 梅花朵朵报新春〃都是我国民间多少年来盛传不衰的好春联,直至今日仍具活力 。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景德镇过年时看到的许多好春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
春联顾名思义用于新春佳节,但其他的对联可用于一年四季 。试举古人曾以宋诗吟秋〃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 。亦有今人吟秋作联曰〃彩虹映苍松劲挺 , 金秋展少年文丰〃 。读罢便感意境大不相同 。文革时期人们常用毛泽东诗词代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又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回首当年人们仍记忆犹新 。
对联多以五字与七字盛行,此与取源自古诗〃五言〃与〃七律〃很有干系,其他对联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见 。除上述举例外 , 五字联如〃沃野千里绿 , 青山万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尽朝晖〃;六字联如〃大鹏高翔万里,小龙腾飞千年〃(蛇年春联),〃金鸡振翅劲舞,银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联);八字联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辞旧岁捷报传千里 , 迎新年春风吹万家〃;九字联如〃春风化雨又绿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辉英雄城〃 。此外还有更精炼绝妙的四字春联如〃除夕除旧,春节春临〃,〃春回大地,劲满神州〃 , 〃满园桃李,一代风流〃 。此联亦可扩展为十一字春联〃一代风流奋发抖擞抒壮志 , 满园桃李争奇斗芳竟英雄〃 。据说古人曾作长达百余字的巨幅对联,但这种太多字的对联用于春节毕竟不太适合 。
除了家庭用春联 , 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春联 。如学校用联〃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企业用联如〃生产捷报顿开千秋业,科研硕果更上一层楼〃 。以上均为笔者所录,散见我国城乡的好春联,其中不乏颇具积极意义与欣赏价值之佳作 。
我国春联发展至今,为人们欢度春节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奋,意义深远的好春联 。君不见,〃大江南北歌烂漫,长城内外舞翩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风貌正日新月异,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拥有更加隆重的欢乐与吉祥 。国家的长治久安,令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人们更加感到欣悦和振奋 。可以想见,强烈的时代感将激发起人们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劳动热情 。让我们为欢度即将来临的又一个中国改革之年的春节,为扬臂拥抱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春天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再展笔意风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
春联在古代也被称为门对或者对联,不但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同时还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习俗 。这个习俗不但具有很强的祈福跟装点居所的功能 , 还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
关于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 ,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 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等到五代十国的时候 , 才开始有在桃符上写联语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春联 。
在古代贴春联有一个专业的名词,那就是封印 。所谓的封印指的就是,当房子里面已经处于扫除干净的状态之时,邪气妖氛根本没有进入家中的机会 , 里面处于一种决定的状态 。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贴春联还有一个疏导 , 那就是代表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祝愿 。
作为汉族特有文学形式之一的春联,其实也是非常讲究的 。虽说春联的上下联并没有所谓的字数限制,但是上联跟下联必须要字数一样 。除了大家通常大家所说的对联有五言、七言等 , 春联的上下联还要对仗工整 , 最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春联在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之间是相对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主要的是一副春联的上下联,结构统一语言简练,不能过于深奥 。毕竟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贴春联虽说也是过年的一种习俗,但是跟以前相比重视的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
由于大家对春联寄托的期望和祝福不同,所以春联当中的对联自然差距比较大 。每一张春联都有自己的含义,所以在选春联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这个春联的含义,以贴的时候闹出不小的笑话 。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 , 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 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
新春开始 , 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区可能更早),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
春联的渊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符”,那时每逢过年,人们总是用两块桃木板刻上神茶、郁垒两位神将的像,挂在门旁,以驱鬼僻邪 。
在过年时,一家人在一起贴上春联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乐融融的吃年夜饭 。当然春节的习俗可远不止这些,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域都有它们的特色和习俗 。尤其到了过大年时,各地的习俗非常有特色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挂春联的讲究和风俗挂春联的讲究和风俗如下:
1、贴对联时应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
2、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现代汉语的三声、四声)结尾 , 下联则是平声字(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结尾 。
3、一般情况下,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 , 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
4、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 。如把大门的“福”字倒着贴的话,就把福气倒到门外,跑到别人家里去了 。
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春联的习俗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 。
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八,贴年画”一说,意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是贴年画、春联的好日子,各家各户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这天 。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 。贴倒酉意即为贴春联 。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 。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
春联起源: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每逢春节 , 中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Ф神,主管万鬼 。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 , 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
到了五代,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 , 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大年三十贴春联的习俗是什么?各地习俗不一样,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不贴春联 。另一种是贴白色春联,白纸黑字 。
家中有老人去世,春节不要贴红春联贴丧联,放炮可以和以前一样。贴春联不要红色的 。放鞭炮,贴对联是对喜事的表现 , 死了亲人心中悲痛当然不能放鞭炮和贴对联了 。但是如果家里的高寿老人去世了就是所谓的”喜丧”是要放鞭炮和贴对联的 。
还有就是丧主本家不拜年 。一般来说,直系亲属过世的话,三年不放炮,不贴春联,不扫房 , 还不能给别人拜年 。
不同颜色春联:
对联的颜色又与当地民俗相关 。普遍能够见到的就是红色,红色代表喜迎 。在有些地方还有白色,黄色,紫色,绿色和蓝色等 。
例如在湖北:黄色代表思念新逝的亲人 , 紫色、蓝色代表祭祀故人进入第二年,绿色代表祭祀故人进入第三年 。白色在有些地方代表思念新逝的亲人 。
庙宇一般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重阳节民俗活动,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 元宵节早上还是晚上吃元宵,元宵吃汤圆,按习俗应该上午吃还是下午吃呀?~
- 低碳环保内容,关于低碳绿色环保的简单内容是什么?
- 灯谜来历,关于灯谜的由来20字
- 祭祖的习俗,清明祭祖的规矩 清明祭祖有什么规矩
- 春联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寓意,春联的寓意20字怎么写?
- 有关饺子的传说,关于饺子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 古代元宵节习俗,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端午节起源与习俗
- 高仿手表n厂v厂哪个好,关于NOOB工厂手表和普通高仿手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