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七雄是哪七国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因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分裂 , 其中这七个国家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后战争不断,在战国时代的最后三十年,秦国向东蚕食六国 , 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 , 最终创立秦朝,统一中国 。
战国七雄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 , 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 , 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
公元前286年 , 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 。前284年 , 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 , 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 , 从此无力与秦抗衡 。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 。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 , 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 。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 。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 。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
战国七雄兵力
战国七雄其实是战国的时候最后剩下来的七个诸侯国的总称 。在春秋时期经过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使诸侯国数量慢慢减少,一直到最后,只剩下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也就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战国七雄” 。
战国七雄形势
春秋末年的时候,经过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兼并 , 筛选下来的大的诸侯国主要是在西方的秦国 , 和中原地区北部的晋国 , 还有在东方的齐国、燕国 , 处于南方地区的楚国、吴国、越国 。在刚开始的时候秦国和燕国的实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 。
七国之中比较强大国家是的是晋国、齐国、楚国、和越国这四个国家 。但是战国初期的时候,齐国的实力是暂时弱于其他的三晋 。楚国虽然向东方进行了扩展,但是它北上和三晋去争夺小国郑国却遭受到了失败 。至于越国 , 它灭了吴国之后曾经兴盛一段时间,但是进入战国时期后,因为国家内部长时间的发生内乱,最后导致实力逐渐衰退 。
因为战国时期到现在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而且年代来说也比较遥远,所以要统计兵力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以下这些是根据历史史书以及一些历史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战国七雄当然的兵力情况,首先是秦国,它的兵力大学是100万不到一点 。楚国的兵力大约是超过100万人 。魏国兵力估摸只有30到40万人 。韩国的兵力也只有30万人左右 。赵国略多 , 大约有50到60万人左右 。齐国兵力差不多是60到70万人 。最后的燕国兵力估计有40到50万人 。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古代七国是哪七国,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在著名的战国时期 , 很多的诸侯国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战役以及实力竞争 , 在大筛选后只剩下了七个诸侯国 , 他们的实力是在众多诸侯国里面的前七位 。
战国七雄地图
战国时期经历了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然后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战国七雄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 。齐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山东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 。它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 。
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诸侯国 , 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 。楚国发现最好的时期还包括了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小部分 。
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和在辽宁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称作蓟,也就是北京古时候的称呼 。所以燕国范围也包含了津京地区 。
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
赵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
魏国地理位置是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 。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在当时都城被叫做大梁 。
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后来秦始皇完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 , 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七国是哪七国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战国七国分别是现在哪里燕:
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 , 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
赵:
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
齐:
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
魏:
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
韩:
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 。
楚:
都城郢(湖北荆州),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最大时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部分、重庆、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东西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 。
秦:
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 。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 。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 。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 。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 , 成为战国第一大国 。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 。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 。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 , 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 , 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 。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 。公元前三五八年 , 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 。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 。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 。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 , 击败赵国 。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
赵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 , 与齐、燕相临 。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 。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 , 杀其士卒达四十万 。使秦以此为契机 , 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
燕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 。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 。至燕太子丹的时代 , 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 。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
齐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 。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 , 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 。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 。此后 , 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 , 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 。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 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
公元前二三零年 , 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 。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什么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 。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 。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 。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
战国七雄是同时并立的,并没有谁称霸一时,这和春秋五霸不同 。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 。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 。关于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家有不同的争议 。《史记》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战国的名称来自于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 。
战国时期诸候混战,社会非常不稳定 。战国初期中国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但小一些的很快都被吞并了 。剩下来的七个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 , 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哪些是大国,哪些是小国战国七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所谓七雄都属于“大国”,各国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而且为了保持实力平衡互相结盟牵制 。
除战国七雄外 , 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鲁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
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除秦国以外,其馀六国均在崤山以东 。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
七国:秦国 , 楚国,赵国,齐国,韩国,魏国 , 燕国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 。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 , 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 。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 , 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 。除最为强大七雄外 , 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一些小国,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 。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 。诸侯国互相攻伐 , 战争不断 。
齐、楚、燕、秦、韩、赵、魏有七个国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古人为什么秋后问斩,古代为什么要说“秋后问斩”
- 元宵节也叫中元节吗,元宵节在古代又称为什么节?
- 七月七日拉防空警报吗,防空警报需要站立吗
- 玉茄子是古代女子的玩具吗,什么叫九窍器玉茄子
- 头七怎么算,头七是从哪天开始算
- 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有哪些种类?
- 板鸭国是哪个国家,腐国,板鸭国,战斗民族.哪个国家"外号"最萌
- 古代四大美男,古代四大美男
- 什么补天人物名,中国古代神话名字什么追日传说中古人名字什么补天
- 古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清朝一亩田产多少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