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认为,煎,煮,蒸是一种烹饪方式,是指将食物放入锅中,用火加热,使食物表面呈金黄色,即煮的意思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烹羊宰牛》中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此诗把这种烹饪方式比喻为“煮” 。也有人认为,“蒸”和“煎”是同义词 。如明代学者李东阳就曾有“煎”与“蒸”的区别表示“在锅里”与“在锅外” 。
1.煎,煎是将食物放入锅中加热,使其表面呈现金黄色,即煮,意思是用开水煮沸食物,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再食用 。
此诗把这种烹饪方式比喻为“煮” 。另外,煮沸,也可以解释为用热水将食物煮熟,再食用的意思在内 。在我国先秦时期,用沸水来煮食物,这是一种很原始的烹饪方式 。在唐代,用沸水来煮肉和鱼等,称为煮肉;到了宋代,已经用沸水来煮鱼肉;清朝时,人们开始用沸水来煮肉片、肉丸子等食品 。
2.煮,煮,蒸是将食物放入锅中加热,使其表面呈黄色,即蒸的意思 。
一种是用蒸锅将食物蒸熟的烹饪方式,如蒸鸡蛋、蒸白菜等;另一种是用沸腾锅把食物煮熟的烹饪方式,如煮、蒸、滚烫等 。
3.蒸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周礼》中记载:
【煎,煮,蒸字与什么有关】
“夏以蒸为事,周以煮为事 。”因为《周礼》记载夏王朝的统治者“夏食为蒸,周以煮为事,所以蒸字的意思即是将食物放入锅中,用火煮熟,从而获得食物的香味,故以蒸字为食 。”《周礼》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烹饪文字 。内容包含了许多关于烹饪工具、食物种类、烹饪方法等 。它既是一部烹饪技术理论书,也是一部食谱书,更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它阐述了我国先民对蒸煮和火之学的科学认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所蕴含的灿烂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人类文明生活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4.古代中国把食物煮熟、蒸好以后,就称其为蒸食 。
《史记》《汉书》中的《大宛列传》中说:“周王东夷,周公制五种蒸食,五蒸食曰蒸、炊、沸、盘 。周公之法,蒸食三事为之,煮食四事为之 。周公制日食三日,周公五日蒸之;蒸食四日,周公八日蒸之;蒸食三日,周公十日蒸之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蒸制出美食佳肴并被世人所熟知的人,也是第一个把饮食与蒸结合起来的人 。
5.中国最早的蒸锅有三种形式:
从目前发现的蒸锅实物来看,中国最早的蒸锅是陶制的 。目前发现的最早蒸锅是河南省光山县西沟村一处汉墓中发现的墓葬式蒸锅,年代距今约2000年,器型为敞口,口内沿有一圆孔,口内周围为环形的小锅盖,周围带有环绕孔 。当时这种蒸锅内还装有水,但不能加热,只适合蒸煮 。最早的蒸锅在东汉时出现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陶制时在锅盖上作镂空状,后来为了美观又改为实心圈足,这是第三种形式 。另一种是从陕西扶风贾家庄汉墓出土一件青铜炊器,内有一小孔用于放蒸笼(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