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爱国就是爱国主义,敬业就是敬业,诚信就是诚信 。讲诚信,就是要诚信待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对国家、对他人有责任心 。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道德准则贯穿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引导人们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使人们在共同参与中形成良好家风、形成优良的社会风尚、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
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引,是人们对未来的信念,是人们对实现理想生活的信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念容易迷失和淡化 。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根本工作来抓,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和广大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守道德底线、丰富道德内涵、提升道德境界 。
二、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要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可贵、最持久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把树立正确的爱国热情与增强责任意识密切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坚定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
三、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良好家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
四、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公民的公德观念、家庭美德观念是公民的社会公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又是整个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共同作用下,形成维护社会秩序、尊重他人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开展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构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保障公民社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要坚持以德治国,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建设全过程 。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和提炼人民群众最根本、最广泛认可的道德要求 。要引导人民群众把遵守社会公德放在突出位置,把遵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把履行法定义务放在第一位 。
五、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法治意识、遵纪守法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与道德、法律与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贯穿于法治教育全过程 。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公民法治意识、遵纪守法习惯和行为艺术;加强法治教育,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思想道德教育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教育,使人民群众了解宪法法律的规定,了解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懂得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懂得法律和道德没有天然区别,法律实施和道德实行没有必然联系,道德要求和道德实践没有必然冲突 。同时还需要把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贯穿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评价的全过程、各方面,并结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