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习俗是什么

【正月初八习俗是什么】

正月初八习俗是什么

正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正月大喜之日、七宝天女生日、八仙诞辰等,在中国历史上素有“接财神”和“接财神日”之说 。正月初八这天,民间也有很多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和吃正月初八糕的习俗 。现在不少地方都是吃饺子、吃元宵的习惯 。
1、“吃饺子” 。
正月初八是“接财神”日,在传统民俗中,人们把吃饺子作为这一天必须要做的事 。这一天人们要在厨房里包饺子吃 。据说饺子谐音“益”,能让家里种的庄稼长得更好,也可以避免病灾降临 。而且用饺子来祭财神,也有着很好的寓意 。
2、吃元宵 。
元宵,又叫汤团、汤圆、荷包元宝等,源于唐代 。每逢正月初八,人们都要吃元宵和荷包元宝这两样东西 。虽然元宵和元宝同为应节食品,但是其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 。
3、送灶王爷上天 。
春节到了,灶王爷又要上天了,这一天人们都要祭拜他,叫“送灶神”“接财神” 。一般在正月初八的中午12点以后就要准备灶王爷上天的灶具和食品,中午12点以后就把灶具和食品送回家里了 。在北京等地习俗里还有“送灶王爷上天”这样一个习俗 。因为过去“天书”一直不能进家庙祭祀,只供在王爷庙里举行祭祀礼 。后来民间通过一些民俗活动,逐渐把天上送神祭拜上天活动也吸收到家庙祭祀中来,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仪式,逐渐成为民间祭祀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灶王爷上天”这一习俗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主要原因不是人们认为灶王爷只在玉皇大帝那里才可以得到保佑) 。
4、贴春联 。
贴春联是春节的保留节目之一 。它的起源,在古时叫“门对” 。每到过年之前,人们就会自己写对联、剪窗花、贴年画、贴门神贴福字和其他 。每到这一天都会迎来新一年的到来和新春的到来 。贴春联也成为新中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和中国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5、祭财神 。
祭财神,也叫迎财神、接喜财、接四喜 。民间过这个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迎财神仪式 。一般都供奉财神爷或关公像 。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穿新衣,把财神爷请到家里来吃团圆饭和祭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