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期商品怎么定义】
临期商品是指已经过了保质期但还在保质期内的商品 。一般包括食品、日用品、药品等(参见商品) 。食品是指以一定形式储存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药品包括各种制剂;化妆品包括美容护肤产品;保健品包括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购买一些临期商品 。那么如何区分临期商品和临过期商品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
一、临期商品和临过期商品的区别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实行以临期为标准的食品监管制度,具体包括销售日期(即过保质期)、保质期届满日(即过期日)和贮存条件(即“临期商品”)等概念 。以销售日期为标准来划分食品保质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但由于缺乏统一细致的标准和执行细则,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 。以保质期为标准来划分食品保质期是一种较为科学准确及合理可行的做法 。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生产经营条件不同,食品保质期也有区别 。如水果和蔬菜保质期为12个月,有的商家会对水果和蔬菜进行打折处理,也有的会打折销售;同时不同类别蔬菜还会存在着温度上的差异 。
二、商品过了保质期会怎样
在我国,食品的保质期分为生产经营性食品保质期和非生产经营性食品保质期 。从国际上通用的保质期来看,临期食品通常情况下不能再作为食品生产销售 。如果过了保质期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 。主要是指临期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对已过保质期内的食品重新进行加工包装出售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非生产经营性食品的保质期是5年或更短期限和过期食品上市流通市场销售 。
三、如何正确区分商品是否临期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于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因此,只有在保质期内,才是临期的食品 。对于临期食品,我们应该要求经营者建立专门的工作档案,并在销售之前,对于保质期内的食物及时进行下架处理、做好标识工作,并做好消费者接待工作 。同时还应该要求经营者建立完整全面的台账资料,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且进行统一汇总保存,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是否存在过期或变质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临期商品应该有一个保质期 。在保质期内的商品都是有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如果有标注保质期就是临期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