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区别】

在人脑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我们会知道,明天我要学习驾驶汽车了 。当我们接收到这类信息时,就成为了注意到它们了 。但这种注意是有限度的,如果过久地注意这类信息,对机体不利,甚至有可能造成机体其他方面的疾病 。要知道,即使不去进行刻意的注意也可以让我们的行为得到改善 。在这里我就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注意力和行为之间联系的一些知识是如何构成一个概念、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注意力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
1.注意是一种有意行为,而非无意状态 。
首先,注意是一种有意的状态,是一种对行为的积极的期待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看作是一种意志活动,它并不是一种主观力量的体现,而是一种意志活动的表现 。举个例子:在我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它能表达出我的阅读兴趣,那么我就会去阅读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因为我认为文章的文字本身就会体现出我的行为 。那么在阅读时,我希望它能够表达出我对文章的兴趣 。当我在文章中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想读时,它也不愿意强迫自己去读,而是让自己静下来等待,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有意注意 。
2.为了引起注意,大脑会调动多种感觉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其中就包括外界的刺激(比如声音、图像、气味等) 。
这种刺激就像声音、图像、气味一样,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强度的变化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当你看到一则新闻,对它感兴趣的时候是不是就会立刻想要去看?而当你读完这则新闻之后,这个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关注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你产生兴趣 。如果这种兴趣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
3.为了引起注意,要保证大脑能很好地接收到外界信息 。
要知道,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当我们的注意力是固定的时候才能让我们正常地进行活动,因此对注意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学习时有没有认真听讲、有没有关注到老师正在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引起注意力,可以说大脑有了很好的接收功能后才可能让我们产生兴趣来认真学习 。因此在学习时我们会保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比如:当我们完成了一篇阅读后,由于自己有阅读时养成的习惯去看了很多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书籍,但是到了下一次阅读时还是没有注意到这些信息 。当我们为了引起注意而进行专门学习时就能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专注地学习,那么随着注意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 。所以这种集中效果是由大脑进行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