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跳火把”,彝族称为“阿巴跳” 。火把节在彝族里也叫“火火节”,又称火把节 。火把节时间一般是在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在我国云南省东部地区,除彝家新寨外,其他各民族普遍举行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六月十五或七月十五前后为彝族火把节,又称“跳火” 。彝族火把节以七月初七为隆重节日,它集中了彝族人民智慧和民族感情,是他们最为盛大欢乐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表达自己愿望的节日 。
一、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的来历:火把节,在彝族语言中称为“阿巴跳” 。在我国云南凉山彝族地区、西藏拉萨市、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部一带、老挝万象、越南河内以及缅甸北部等地,都有不同的历史年代被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下来 。凉山彝族民间把农历六月十五日定为火把节,是祭祀神鹰和火的节日 。此外,火把节也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内容,如“纪念祖先”等 。
二、传统习俗
火把节上,彝族男女青年互相赠火把,相互赠送节日礼物 。同时举行各种活动,如杀鸡、宰羊、做油糕、唱山歌等 。青年男女还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蹴鞠、跳大绳、玩竹竿走秋千等 。节日后,还有唱山歌的习俗 。这些山歌为彝族人民传唱久远,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在我国云南东部地区彝族火把节有如下习俗:以火把为媒介举行各种游艺活动;以舞火为乐趣;祭神、祭天;以祭火为欢乐;向神灵祈祷“过火把节”;进行各种庆祝活动等 。
三、火把节习俗
火把节期间,人们在祭祀先祖的同时,还进行各种活动和游戏,场面十分热闹 。从这天起,彝族村寨就放起了焰火,他们把这种篝火叫作“阿巴堆”,是由许多火把堆组成的一个小小的火把圈,里烧着红色的柴禾和干柴 。每年火把节前,各村寨都要在火把圈内插上一根小棒,点燃柴禾,点燃后再点燃一根 。在“阿巴堆”周围还要种些庄稼和各种花,以增加农作物收成和农作物长势 。“阿巴堆”一般在村寨东边的空地上,也有的是在村寨的西北角或南面广场上都可以看到 。由于这些地点都是庄稼地、道路旁和荒地,在火把节前一般不播种作物,只有等到“阿巴堆”附近土地被点燃后才播种或收获 。
四、火把节特点
【火把节是什么族的】
火把节是彝语,意思是“彝族人们过火把节” 。因彝族与汉族地区的苗族、瑶族、壮族、白族、壮族等族长期杂居而产生,是一种由各种不同支系相杂糅而形成的共同节日,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节日习惯,火把节的活动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由祭火、吃火把(饭)等几部分组成 。庆祝活动既要讲究娱乐形式,又要有浓郁的宗教气氛 。在热闹的节日中既有祭祀祖先和自然与天地神物,又有表达对人类幸福生活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