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最早的形状是用来放置或观赏物体 。镜的使用是中国的特有现象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镜具,自秦汉时期进入了铜镜的时代,古代铜镜的样式多种多样 。在明清时期有各种样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铜镜已经从一个实用工具变成了一种装饰物 。
1、铜的化学成分
铜的化学成分一般有五种: Si、 Mn、 Cu、 Mg、 Ni (C) 。由于铜镜不是铁合金,所以对铜的化学成分没有严格的要求 。但由于铜的化学成分和铁或其他合金的成分都不一样,所以要求的铜成分也不一样,以达到要求最好的效果 。例如:铜含量为78%;氧化镁含量为30%;硅酸盐含量为40%;硫化物含量为2%~4%;亚铁离子含量为3%~5%;锌离子含量为1%~3%等,所以对于铜镜来说,铜硫含量一般都为1%左右或更高(图1) 。
2、加工技术
目前,加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但是,我国铜镜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加工缺陷 。例如,在加工过程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是破镜不能圆,就是表面粗糙、表面有裂纹或龟裂现象 。其次是,加工过程中出现磨痕、崩裂现象 。
3、成型方法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主要有切、压、贴、刻、涂、打、刷、刮、滚、印等成型方法 。这种方法制镜率高,但制镜率低,制作工艺复杂,成型周期长,成型效果差,只能用于少量精制镜片和小型镜生产 。对于大型镜面,宜采用切、插、涂、粘、滚、印、刷、刮、贴、打、印等方法进行铜镜的制坯、切割、成形、研磨、磨去氧化皮、去应力等工艺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制造周期长;但成品光洁度好、尺寸准确、易修复(铜镜)时可以使用本方法进行制坯制作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镜坯可用本方法制坯做各类不同形状和尺寸铸镜片;磨制铜镜要求铜质均匀一致、表面光洁度好;对铜镜不进行二次加工时可直接根据镜坯使用本方法进行生产 。以上几种方法比较简单易学且工艺复杂,但是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铜镜报废 。因此对于一些小型镜坯就要采用此类工艺进行生产制作了,以达到最佳效果 。
4、使用方法
从上到下:首先用手将整个镜面打上麻绳,将大小不同的麻绳各串一圈,再把每一串麻绳串成一串(直径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小圆圈,就是用来固定镜面的 。最后将所有小圆圈重新串好(从上到下) 。在串好直径小圆圈后,用手指轻轻敲打一下铜镜即可使其恢复原状,这时再将小圆圈对准孔洞边缘用力敲打就可使铜镜恢复原状了(注意不能用打火锤砸镜子)若出现“开大孔”(即敲的时候不能把小孔打进去)则说明是因为打小孔所致(此时不需要再打洞了) 。这点要注意避免在铜镜表面出现“开大孔”现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