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仁术”是指“以德为本”的治国安邦的良方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他在《论语·为政》中说:“以人为本,不以己为本 。”这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普遍共识 。“仁”是人之为人之本,是一个人对别人是否仁爱、善待自己表示好感或态度友好与否、真诚与否的问题所在 。他认为,“仁”即为人之本性、至善至美,而“术”则是指为人之实践行为、操作方法以及所运用到解决疾病或治疗疾病时所用到的方法,二者是不同层次与性质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一座不朽之灯塔,儒家关于“仁术”及其在医学上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对当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 。
一、《黄帝内经》的仁医思想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是“和谐”、“自然法则”等,这一思想对中医养生保健、医疗救治和养生保健方法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和指导意义 。但我国古代中医学中蕴含着的哲学思想资源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一些涉及医疗救治和养生保健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如《素问·调经论》曰:“若欲无病而知形也,先修仁义而知不足也 。”[1]《灵枢·素问》又曰:“若欲得养生且修仁义,先修仁义以使人得所欲也 。”[2]《素问·灵兰秘典论》说:“欲生者先养心 。欲养心者先养德……欲得其君先修德者,先修其身先正衣冠;欲得其臣先正其思想;欲得其饮食先正其津液;欲得其皮肤先正其筋骨;欲得其饮食先正其肠胃;欲得到其气血先正其呼吸;欲得其气息先正其脉;欲得到其津液先正其意……以此而治人之病也 。”[3]《黄帝内经·素问》还提出了一些养生保健操 。
【医乃仁术是指】
二、仁与术之关系,仁者“仁爱”,人道善良,善待他人
仁者“仁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医者“仁术”,医乃“仁仁”之民,人之本然,是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必须付出的一切努力,是为“仁在人” 。仁与术同为天道之爱(《论语·泰伯》),道与术同构于天道之中 。二者各具一套内在逻辑关系 。《内经》讲:“天地之大德曰生民、敬神、治大国、育新人”(《素问·上古天真论》) 。其中所讲的“仁与术同出一源”即指宇宙中的万物均遵循生生死死之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二者的关系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内经》认为“生而不有涯,知而不无术,至老至壮无所用……夫唯此仁爱之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养德矣 。”
三、儒家仁德思想的现代价值
古代儒医的“仁术”思想,对当今医疗工作和患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儒家关于“仁术”思想还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1.重视和倡导君子文化 。君子是建立在仁义道德基础上的人格的化身,同时又是一种道义上的高尚人格 。他既能从自己的道德行为中汲取到有益之处,又能以宽容、礼让之心对待别人的过失或过错 。2.医者仁心、厚德载物、以德治人 。孔子认为医者是医德高尚的人,其医者的医术具有救死扶伤这样一个崇高的医德,因而将医德作为从业人员的根本准则 。3.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