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姓是我国姓氏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71位 。在中国姓氏排行第136位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9位 。据《元和姓纂》记载,韩氏起源于上古时期,舜时为诸侯国夏朝的一个小国,以国为氏,因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韩(今河南韩城) 。韩氏后由封地韩国分出韩氏一支又以国为姓,称为韩氏 。
一、出自子姓
据《元和姓纂》所载:韩氏族,周文王之弟子羽的后裔,子姓与氏的同源异祖者 。周王室封地都在韩(今河南、山东一带),所以在夏王朝末期以此国为姓氏之时以国为姓氏之谓韩姓 。西周初期,夏王朝灭商之后曾封子姓在韩地(今河南、山东一带),其中有个诸侯国名为子(后改称姬)国 。因周武王之子武庚曾被周成王封做诸侯,所以子姓便以其国为氏之韩姓 。后来到了春秋时,子姓因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韩 。此后韩姓人由封地分出,发展为诸侯国之后或尊奉尧帝为始祖,或称尧帝之玄孙,史称韩氏古国君 。
二、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公元1047年,高句丽国王为表彰其战功,赐予高句丽国王韩惠为韩王;公元1198年,高句丽国王封韩惠为王 。此后至明朝初年,中原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均改姓韩 。少数民族改姓韩的有很多,如西夏有改姓“韩”;南唐有改姓“唐”;清朝有改姓“韩”的;蒙古人有改姓“高”的;满族改姓“齐”的;台湾有姓“吴”的;台湾北部有姓“陈”的;北部有姓“张”的;中部有姓“何”的;东部地区姓氏为:高丽(西夏)改姓高;宋朝时改姓“韩”和“胡”两姓 。这是韩姓发展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事件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汉族和少数民族改姓韩氏事件:第一次是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以韩国王为韩王,其后代以韩为氏于高丽;第二次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知节,其后代以韩为氏于唐末唐初;第三次也是唐明皇李隆基之子李重润,其后人以韩为氏于唐末北宋初年 。
三、韩姓人种分布
【韩姓的来源】
在我国的姓氏中,韩姓属于北支系 。据统计,有226万韩氏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分布极广的姓氏群体 。我国北方韩氏,以南阳大韩村为代表,形成了韩姓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 。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芬河等地;在江南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省 。此外;北方的内蒙古及东北部分地区韩氏人也有大量迁往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