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又称苗蛮、苗族、山氏、龙华苗族等村,是我国西南、中南各民族之一 。苗族原籍是云南禄劝彝族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原为东巴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看,苗族也具有悠久历史了,在我国境内各民族都有悠久历史,并在长期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 。苗族人民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十分重视,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习俗传统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三是苗族的“阿阿节”(又称“跳歌节”);也叫“苗族跳歌节”;正月十五至十六是苗族的“赛歌节” 。节日期间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内容 。
一、节日的起源
阿阿节是苗族人民隆重的节日,也是苗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苗族地区流行有:“三月节”、“三月节”、“八月节”等节日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唐宋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至三月初三,全国各地苗族人民举行隆重过节活动,以示庆祝和纪念 。“三月三赛歌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节日,它始于古代苗族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古时苗族人民认为,只有用牛、马、猪、羊等动物为图腾、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家园,于是,他们创造了牛年、羊年等各种年,从而形成了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年俗文化 。所以每年三月初三,苗家人都要举行盛大传统节日活动,各村寨都要举行“赛歌节”等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个古老而又有重大意义的民族节日 。
二、节日的习俗
苗族对节日是十分重视的,“阿阿节”是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苗族人民将这一天视为苗族春节之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苗语称“阿阿节”为“歌节” 。每逢这个时候,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银饰、钱物和香烛纸烛等,欢聚在一起,互相对歌,进行歌舞表演或对歌比赛,还要把平时不穿的衣服换成节日盛装,以示对传统节日的祝贺 。这期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跳起欢快、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律感,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非常引人入胜地展现出苗族丰富多彩、多姿多彩、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特征 。春节期间,苗族群众将春节活动与节日习俗结合起来,相互进行互相庆祝,整个春节都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各地苗族同胞在过春节期间,家家都要杀鸡宰羊,并举行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整个村寨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和歌声 。
三、节日里的传统习俗和祭祀活动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在纪念先辈时,要在这天举行祭拜仪式,这就是“祭拜日”或“拜神日” 。主要目的是祈求保佑生命和幸福,并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祭祀祖先有:1、祭祖时,请先辈回娘家;2、由当地长老带领,来到祖宗坟前,摆上香案,上摆一些山果,祭祀祖先、神灵、祖先灵,然后将祭品盛在酒坛里,摆在祖先的坟前供上酒;3、在坟前挖个大坑,把祖先葬在坑里,然后请人将墓碑推入坑中,并洒上泥土压实 。4、献祭品时,人们首先将祭品端到家里去,再把这些祭品摆到自家门前供上,大家一起唱“阿阿阿阿,……”等旋律,以示敬奉祖先 。在祭祖先时,苗族还会表演苗族的歌舞 。如舞蹈《踩花舞》、《牛铃》等;舞蹈《龙歌》都是苗族自创舞,一般不对外表演 。每一个节日都有许多风俗禁忌,包括婚丧嫁娶(结婚和离婚)、祭祀祖先等,如果违反了这些禁忌,人们会受到惩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