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贡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说起贡生,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清朝的科举考试,也就是后来的殿试 。在清朝,殿试的形式,分别由朝廷指定在全国各省设立的贡院和生员院举行 。贡院即现在所说的“国立大学” 。生员院即大学或专门学校 。
一、地位
其实贡生的地位是比较低的,清朝第一次科举是在康熙年间举办,后因为“废科举,兴朝野”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策而废除,所以第一次科举结束之后,贡生基本上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考取功名的考试,也就是现在的省、市、自治区、自治州等级别的考试 。这些人中有的是经过多轮面试出来的,有的是经过县、市、省层层选拔出来的 。所以贡生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
二、考试
清代考试的科目和历朝不同,清朝时的考试科目是四书五经,但是到了乾隆以后,考试的科目变成了八股文与九股文 。八股文就是我们所说的“四书五经”,而九股文就是我们说的“四书五经”了,九股文是指《易经》、《论语》等等书的各种题跋等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股”中的“八股文”了;九股文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里教授一门课程:毕业论文 。九股文分为三等:一等为四书五经经义;二等为四书五经注疏;三等为五经注疏 。)以上便是八股文的具体内容了,考生可以自行填写,但是不能有任何错误和不会写等影响考试结果的文字,这些文字包括:“对”“表”等10种 。如果考生在考试时发现自己写错了话,也可以向老师申诉,老师会酌情给你加点分数并告诉你写错处是什么意思并且会在下一次进行修改;如果考生不承认自己写错了话,就可以将自己写错处的地方补上;如果考生仍然不承认自己错误地方可以让老师在试卷上给写上“这一道题” 。
三、待遇
对于贡生的待遇,我们之前有过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清朝对贡生的录取及入学考试都非常严格,这一条件也使得他们在清朝能够拥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在当时,一些有才华的人想要进入大庭广众之下考取功名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贡生一般都能够享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一甲进士”,进士及第后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如能成为进士的“三品官”还可以得到赏赐的银两;“三品官”中有一部分可以免除徭役等等 。
四、总结
【贡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由于贡生需要参加全国范围内的乡试、殿试三次考试,所以当时的秀才必须要参加三次考试 。在最后一次殿试时,秀才还需要再参加一次会试 。会试考试的录取名额很少,基本上都是通过殿试录取的秀才,当然这是少数;而通过殿试考试的秀才,则会被称为贡生(或童生),俗称乡试、会试的录取名额就更少了,大部分的“贡生”都会被直接定为“庶人”(或“乡试”)或“解元”(或“进士”)而沦为“庶人”或者“廪生”(相当于现代的小学或初中毕业)之流;至于那些没有被列入贡生行列中并且未能通过殿试的人则称为“废人”(相当于现在普通大学毕业生)或“贡童”(相当于现在小学或初中毕业了) 。虽然有不少人参加了“贡生”考试而被“废人”的命运(有些还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被淘汰)但总体来说,没有被废人或被科举制度淘汰仍是社会主流中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