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起源有哪些,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杨氏起源有哪些

杨姓的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但是源流都是周朝王室 。
(1)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的弟弟:晋武公时期的时候,册封第二个儿子于杨,称为杨侯,这就是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
(2)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在宣王时期 , 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洪洞县,称为杨侯,但是在春秋时期的时候,被晋国所灭,其后裔就以杨为姓 。
(3)源于晋武公伯侨:晋国灭掉杨后,就下令册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封地 。而羊舌氏出于姬姓,因为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所以就以羊舌为自己的姓氏 。到了前514的时候,晋国灭掉了羊舌氏,食我的儿子逃跑到华山 , 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的封地杨为姓 , 其后代也在这里生存,在历史就将其为杨氏正宗 。
2、源自扬姓:古代的时候杨和扬不分 , 以自己的封地为氏 。
杨氏起源有哪些,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3、源自改姓而来:最主要的就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 。
(1)赐姓:隋朝的杨义臣本来的姓为尉迟氏,但是杨义臣的父亲尉迟崇,在隋朝之初的时候就跟随着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后来为国而死,于是隋文帝念及尉迟崇的功业,就下诏赐义臣的国姓杨氏,由此而得姓 。
(2)收养:西晋的氏族首领百顷氏王杨飞龙 , 收养的外甥令狐茂搜 , 改其姓为杨氏 。
(3)避难:如今浙江生诸暨市的概浦杨姓 , 就属于倪姓改姓 。倪盈第八世的孙子倪炤,在宋朝的时候为龙图阁的学士,由于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 被流放到了新州这个地方 。而倪顺长大之后,就改倪姓为姓杨 。
(4)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就下令实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 。在白族中 , 杨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 , 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而“杨”的意思是太阳,由“木”与“昜”组成,“木”代指扶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杨树 , 而“昜”在古代的意思是“阳” , 是对太阳升于汤谷的形象写照 。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 现在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是在第16位,可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一个姓氏,“杨”字是用图腾的样式翻译过来的 , 有太阳的意思 。那杨姓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1
1、出自姬姓 :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且有着三种说法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 , 晋侯燮父之弟 。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 。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 。
2、出自扬姓 :
在古时候,“扬”与“杨”在发音上、写法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对此不容易让人分清,所以就有着“杨”姓出自“扬”的说法,以邑为氏 。
3、出自改姓 :
起形式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避难、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等改姓构成 。
如:根据赐姓,出自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 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
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 。
二、杨姓的历史: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 。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 。
明朝时期 , 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 。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 。
在《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杨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位;杨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数2.02%,排在第六位;杨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的’1.96%,排在第十位;杨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12%,排在第十一位 。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2
1、出自姬姓 。
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 , 人称唐叔虞 。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 。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 。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 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
2、出自赐姓 。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
3、出自他姓改杨姓 。
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 。《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
4、出自他族改姓 。
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
5、以封地为姓 。
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 。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 。并赏给他怀姓九宗 。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 。这样,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 。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 。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 。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
“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指果如何” 。这是近代洪洞人王笃诚诗中的一句 。
杨姓也是一个荣耀而古老的姓氏 。不过 , 关于杨姓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官得姓的,有说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头绪 。然而,有一个被公认的事实——杨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孙,更是黄帝的后裔 。
《姓纂》上面说:“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侨 , 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 。”根据这段记载 。可知杨姓是出自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的众多儿子中,最为神气的一房 。
由伯侨所建立的杨国,当时的位置 , 在今山西省洪桐县的东南 , 因此杨姓的发源地 , 应该是在山西 。后来,到了春秋时代,杨国被当时五霸之一的晋国所吞并 。
不过,《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说法 , 却跟《姓纂》有点出入 。该书虽然也认为杨姓是出自姬姓,但却指出最初以杨为姓的 , 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而不是来自晋国的伯侨 。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为杨侯 , 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侨 。
杨姓汉人于1000多年以前在长江以北繁衍 。当时,杨氏就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显赫家族,出了不少在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像战国时以主张“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而跟主张兼爱的墨子大唱对台的杨朱;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3
起源一:出自姬姓
【杨氏起源有哪些,杨姓的起源和历史】
杨姓出于姬姓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周成王将自己的三弟叔虞封在了唐,也就是现在山西闻喜县东北,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的次子杼为杨侯,这就是杨姓的开端 。到了东周恒王时期,杨国被灭,这一支杨姓族人一直活跃在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三角地区,后来经河南、穿河北、涉湖南、越南岭进入广东 。
而唐叔虞之子燮文由唐侯改封为晋侯 , 到了十一世的时候晋昭侯时封其叔成师于曲沃 。史称曲沃桓公 , 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后灭杨国,并将杨国古地赐给了儿子伯侨 , 伯侨的后裔以杨邑为姓氏,称为杨氏,具有将近2700年悠久的历史 。这支杨氏族人经历了晋顷公“六卿之难”后背井离乡 , 躲进了陕西华阴华山200多年,知道战国魏襄王时杨章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重登仕途 , 东汉时候的杨震同样出自华阴,杨震清正廉洁拒绝行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清廉的家风也开创了著名的堂号“四知堂” 。
起源二:出自赐姓
在古代因为建树功勋很多人都会被赐予大姓,赐姓具有光宗耀祖的意思,比如隋唐时候杨义臣本姓尉迟,他的父亲尉迟崇为国捐躯后义臣被养于宫中 , 因为常常在隋文帝杨坚身边引起了隋文帝对于他父亲的追忆,于是下诏赐予皇室姓氏杨 。
起源三:出自改性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改革,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候有姓“莫胡芦”,后因为汉化改革的进行改为“杨”氏 。
杨姓发源于山西省 , 杨国被晋国灭后,杨姓族人开始向西繁衍 , 迁入陕西后有迁入陕西霍县一代,后来经过慢慢的繁衍生息,杨氏的族人扩展到了河南省 。到了汉代杨姓已经广泛分布于我们北方地区 , 春秋战国时期杨氏族人开始南迁到江汉地区 , 也就是现在湖北潜江一带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引发了中原氏族南迁 , 这其中就包括了杨氏族人 。到了宋代,杨氏族人已经广泛分布于江南地区 。
杨震的后代杨坚建立了隋朝,虽然隋朝在历史上只有短短的38年,但也在杨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杨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
以上就是关于杨氏起源有哪些 ,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的全部内容,以及杨氏起源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