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边炉和火锅有啥区别,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

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

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只要体现在来源、食用季节、锅底以及涮菜等方面 。
1、来源不同:火锅源于四川,四川人普遍喜欢吃辣 , 在饮食上追求刺激和满足,而打边炉是从广东传过来的,以前广东人在白天出海打渔,晚上就会在自己做的炉子上面支起锅子一起吃饭,由于地方太小,于是大家都站起来吃饭 , 于是就有了打边炉这一说法 。
2、食用季节不同:吃火锅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而打边炉一般在秋冬时节才会吃,春夏很少食用 。
打边炉和火锅有啥区别,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

3、锅底不同:火锅有鸳鸯锅和清汤锅之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而打边炉一般都是清汤锅底 , 广东人喜欢养生,一般还会在里面放一些虫草香菇等补品 。
4、涮菜不同:火锅什么东西都可以放,海鲜和是蔬菜都可以,而打边炉基本上不能放蛇肉、狗肉,以免遭到别人反感 。

打边炉和火锅有啥区别

打边炉的传统,在广东地区由来已久,明代大文豪陈献章也曾为之折服,借着醉意吟诗一句:” 生酒鲟鱼会 , 边垆蚬子羹 。”
什么是 ” 打边炉 “?万历《顺德县志》这样解释:” 环鼎而食,谓之边炉 。” 清朝《广东通志》的说法更为通俗:” 冬至围炉而食,曰打边炉 。” ——望文生义 , 就是一群人围坐一圈 ” 煮嘢食 ” 的意思了 。
如此看来,打边炉似乎跟川渝火锅并无二致,觉得 ” 火锅没有文化 ” 的美食家蔡澜曾这样评价:”(打边炉)攀不上厨艺,只是把食物由生变熟而已 。”
蔡先生的言论能否令人信服暂且不谈,但广东人对于打边炉,绝对称得上是情有独钟 。
不似重油重辣的川渝火锅,嗜汤水的广东人 , 家中打边炉多以老火靓汤为底 。冬瓜薏仁,茯苓淮山……春夏消暑祛湿,秋冬滋补驱寒 。饮饮食食中,广东人传承千百年的养生智慧,皆浓缩成了一锅边炉汤底的内涵与精华 。
广东人嗜 ” 鲜 “,即使打边炉也离不开一个 ” 鲜 ” 字 。潮汕牛肉丸、中山脆肉皖、清远走地鸡……不管是海鲜 , 还是寻常肉菜,都即剁即上,腥中带血 。接受不了的人,大可以蘸点酱油掩盖食之;追求原汁原味的,夹进高汤里简单烚熟即可入口 。
而境界较高者,则连高汤都可以免去 。直接清水开涮 。清淡之中,自能感受到食物中的大千世界 。没有多余的香或辣,鱼有鱼味,鸡有鸡味,一切从简 , 回归本质,” 无招胜有招 “ 。
更有虔诚的 ” 原教旨主义者 “,一定要用上炭炉与砂煲 , 那才叫正宗 。温和持久的炭炉,与保温良好的砂煲,简直就是为了打边炉而生 。况且 ” 红泥小火炉 “,比着现代化的电器更是多了一份 ” 复古 ” 的浪漫和诗意 。
炭火打边炉
小火慢炖 , 边炉保持微沸,又不至于烧干水 。炭火边炉焖出来的肉和汤汁,醇香无比 , 香滑润口 。鸡煲、蛇煲、羊腩煲、鹅乸煲……除了传统的 ” 大乱炖 “,这些炭炉与砂煲,还衍生出了诸多 ” 爆款 ” 的打边炉单品 。
吃炭火边炉,啖肉之余,还可以趁着浓汤沸汤往煲中丢一块面饼,待吸尽汤汁精华之后 ” 嗦 ” 上几口,再廉价的方便面,也有了另外一番独特风味 。
肉香 , 汤香,齿颊留香……
告子曰:” 食色,性也 。”
再克制的人,面对打边炉那雾气腾腾的朦胧诱惑,估计也按耐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 。
锅气与人气
作为一道粤菜,打边炉固然对食材十分讲究 。但作为一种 ” 下里巴人 ” 的饮食文化,打边炉也有着 ” 不拘一格 ” 的另一面 。
在影视或文学作品当中 , 打边炉出现的次数不少 。除了最广为人知的《无间道》外,王安忆 1996 年小说《长恨歌》里程先生与好友 ” 半两酒下肚 , 心里热了 , 眼里也热了 , 不觉掉下成串的泪珠 ” 的这一段 ” 围炉夜话 “,也是小说中极具画面感和感情浓度的经典描写 。
天气渐凉,都说打边炉能使人温暖 。这种温暖,除了来自火的燃烧,还来自于一起 ” 撑台脚 ” 的 ” 滚友 “ 。如此看来,打边炉最重要的,除了要有 ” 锅气 “,还要有 ” 人气 “ 。
追根溯源 , 打边炉的魅力在于简单不复杂,在于放松不紧张,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
【打边炉和火锅有啥区别,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打边炉和火锅有啥区别,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打边炉与火锅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