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地球表面70%是水,据说人体70%是水 。
于是不知道从哪天起,电视里专家说一天要喝八杯水,幸亏只流行了一阵子,普通人难以落实 。
但是如果你感冒了,身边家人还是会端来杯开水,多喝水!多休息!
仍然坚持上班的你,遇到同事死党闺蜜,他们还是会往后退一小步,关切的说:多喝点水!
就连最后撑不住了,请假去了医院 , 排了三小时队见到大夫,也让多喝水!
咋没人问问我渴不渴呢?还有,感冒病毒是啥材料做的?水能把它们冲跑吗?
小编家人里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反例,爸爸出差要带两个保温杯 , 一动就说渴,但是嘴唇总是干的 。奶奶从没见喝过水,说没觉的渴 , 吃家常饭就够用了 。
你肯定也有过这样体验,有时喝很多水,也不解渴 。有时一天没喝水,却不渴 。
看来水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喝下去就管用啊 。
你喝的水,是H2O 。而体内能滋润你的,是津,是液,它们是带着活力和能量的水 。
通俗的讲,喝下去的水,要想被身体承认,要想变成舌下咕咕不断的口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
【夏天热的时候不能喝冰的怎么办】
尽量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过程吧:
中学的生理卫生课本讲 , 人的胃、小肠、大肠都能吸收水份 。胃吸收很少,小肠最多 , 大肠次之 。
爱打比方的中医讲:健康的人小肠温度最高,像个炖着一锅食物的锅 , 锅里合适的营养小肠吸收了 。水蒸汽蒸腾到达了肺,因为肺外跟外界大气连通,温度最低,蒸汽在肺里冷凝成津液 。肺又像个加压泵,靠一呼一吸的压力把津液输布到全身 。大肠围绕小肠一圈 , 小肠传来的热量正好够大肠里保持正常发酵的温度,跟粮食酿酒一样,腐朽化为神奇,人体的玉液琼浆-精得到了补充,剩下酒糟拉出去当了肥料 。膀胱因为紧靠炽热的小肠,暂存的尿液里的水份也会被蒸腾起来重新吸收利用 。
爱背书的中医会拿出这段《素问·经脉别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我们喝进体内的水,如果不经过六腑消化,不会直接变成我们的津液 。不经过五藏的吸收、封藏,津液不会留在我们体内 。水饮为至阴 , 六腑之中能消化水饮的首推属性太阳的小肠和膀胱 。五脏之中能存津液者首推属性太阴的肺脾 。肾主闭藏,藏着人体更高级的水-精 。
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状态,决定了喝下去的水,能否变成滋润人体的水 , 能否存储在体内以备不时之需 。
健康的人出现干渴,是暂时的津液不足,但是气化功能正常 , 喝口水就补上了 。
你吃了冰激凌,拉肚子了 , 第二天会口渴,那是因为寒凉先伤害了小肠的火力 , 拉肚子又拿走了本来应该存储的津液 。你要老吃寒凉的,那口锅就不热,没水蒸汽出来 。老百姓说的冷饮不解渴,就是这个道理 。
有的人胖墩墩睡觉都流哈喇子,却总说渴,那是体内存储的都是恶质的水,不是津液 , 就像大海里漂流的人,到处是水却最终渴死 。
有人一喝水就马上就得去厕所,那是膀胱气化不足,阳气衰微 。若得不到治疗进一步发展,水饮一直得不到化生,就成了痰湿,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一肚子都是坏水 , 但还觉得渴 。
还有很多情况,但还是不外乎几种原因:火大了,火小了,没用的存太多,有用的存不上 。
喝纯净水好还是矿物质水好?喝昆仑山的水好还是千岛湖的水好?这些都不重要 。那口锅的状态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