膑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膑刑是一种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夏商五刑之一 , 又称刖刑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汉书·刑法志》说:中刑用刀锯,注引韦昭曰:锯,刖刑也 。

所谓膑刑就是指挖掉犯人的膝盖,使犯人再也不能直立行走 。孙膑本是习武之人,不能站立就等于成了一名废人,显然庞涓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在孙膑诈疯癫之后,庞涓便没有再对孙膑施过刑罚,在他眼里,孙膑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用之人 。
只是他没有想到 , 这只是孙膑的缓兵之计,孙膑被害后得到了齐国人的相救 。逃离虎穴之后,孙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 。对 , 你没有听错,孙膑作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心中早就埋下了成为军事家的种子,苦练武学数十载,就这样被膑刑磨成了灰烬 。膑刑对于孙膑而言决不能忘,于是孙膑就成了孙膑,而孙膑以前的名字,史料中并未记载 , 至今都无处可寻 。
膑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王者荣耀
膑刑是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主要是对犯有重大罪行的人采取的一种处罚方式 。膑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残酷刑罚,被用作惩罚重大罪行的犯人 。膑刑的做法是将罪犯的四肢捆绑在一起,再夹住他的双膝,让两个人用大力上下推动长竿,从而导致罪犯双膝骨折,身体扭曲在地上长时间地遭受病痛的折磨 。
膑刑因为其残忍性质,被称为“天下第一刑”,曾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常用的一种刑罚之一,而现今已经被废除 。

具体做法是把罪犯的四肢捆绑在一起,再加上长竿夹住双膝 , 使之无力支持身体,然后让两个人以一定节奏和力度上下推动长竿,造成罪犯双膝骨折,并长时间困在残酷的疼痛中 。
膑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尤其在战国时期及以后的秦汉时期,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应用的刑罚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道主义观念的进步,膑刑已经逐渐被废除,目前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已不存在这种处罚方式 。
膑刑的意义
1、威慑罪犯:膑刑是一种惩罚罪犯的手段,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 。用膑刑来严惩恶劣的罪犯,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让其他人不敢妄动 。

2、安抚人民的情绪:在古代社会,因为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常常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的情况 。膑刑可以让人民看到惩罚罪犯的过程 , 也让他们感到法律的威严及其公正,从而减轻社会上人们的不安和怨气 。
3、营造道德规范:膑刑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着建立道德观念、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通过对罪犯残酷的惩罚,提醒人们犯罪将受到的惩罚,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社会法律 。
孙膑受的膑刑是什么刑答案
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刑是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汉书·刑法志》说:“中刑用刀锯”,注引韦昭曰:“锯,刖刑也 。”

相关事件: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 , 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 , 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膑最后娶
关于膑刑,大家的说法不太一样 。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 , 以后者比较可信 。总之,膑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酷刑 。广义的肉刑 , 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 。起源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创”的原始同态复仇论 。至夏商周成为国家常刑,有三典五刑之说,秦及汉初相沿不改 。狭义上的则指死刑以外的其他刑罚 。以其侵刻肌肤、残害人体,故名肉刑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 。”所谓“治古”,指的是尧、舜太平盛世 。《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 。”这是说,肉刑始于夏、商、周三代 。汉文帝在位期间,先后废除了肉刑中的墨、劓、斩左右趾(实即剕刑)和宫刑,被后人誉为“千古之仁政” 。自此以后,肉刑基本停用 。魏、晋以后,虽屡有恢复肉刑的议论,但终未被采用 。当然 , 使用肉刑的个别事例还是有的 。【膑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以上就是关于膑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的全部内容,以及膑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