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加大学校及社区支持力度,专家学者共商青少年抑郁防治及功能恢复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更加重视功能的恢复 , 这类患者的支持近九成来自家庭 , 学校和社区支持占比低……1月7日 , 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多变环境下青少年抑郁防治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中 , 《2022年青少年抑郁症功能恢复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 , 披露上述调研信息 。
《蓝皮书》通过上千份患病青少年或家长调研访谈 , 聚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功能恢复现状 , 借此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 支持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健康回归社会 。
抑郁症|加大学校及社区支持力度,专家学者共商青少年抑郁防治及功能恢复
本文图片

此次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新京报采访人员刘洋 摄
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是青少年抑郁防治关键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党委书记、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乔志宏主持 , 他从心理学的视角讲述了青少年抑郁的成因及如何防治青少年抑郁 。 从抑郁的成因角度 , 乔志宏认为 ,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 , 会导致青少年失去生活的动力 , 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当下防治青少年抑郁的关键 。
“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压力 , 心理素质差的人会用悲观的方式解释外部事件 , 形成负面结论 , 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的情绪 , 用手机游戏等成瘾的方式逃避问题 , 会进一步导致身体出现不健康的症状 , 多方因素叠加从而导致问题无法得到缓解 。 ”乔志宏基于这一思路认为 ,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运动和锻炼 , 营养的饮食 , 是从生物方面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 。 同时 ,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 让孩子获得更积极的认知方式 , 更积极的归因模式 , 使其对社会问题不产生消极的态度 , 提高、改善情绪管理技能 , 可以有效从心理层面防治青少年抑郁 。
乔志宏认为应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防治 , 这需要改善青少年的生活环境 。 从家长角度 , 要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高于成绩;从学校角度 , 一定要打破唯分数论 , 建设有归属感的学校 , 让孩子有安全感;社区方面 , 要打造丰富的艺术和体育的资源 , 满足孩子好奇心等多方面的需求 。 “归属感”是乔志宏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让青少年有归属感 , 给青少年带来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 。
峰会上 , 来自政府、学术界、公益组织、企业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 , 依据现代医疗模式 ,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展开讨论 。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给青少年抑郁患者提供更好的陪伴 , 是专家学者们的共识 。 “抑郁是结果不是原因 。 ”临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在演讲的开头特别强调 , 他从现象学到病因学讲述了青少年抑郁的综合诊治情况 。 在演讲中 , 他也同样提到了“环境” , 认为回归教育的本质 , 才能根本性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
青少年患者较其他抑郁症患者更重视功能恢复
“抑郁症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 , 还严重损害了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蓝皮书》基于上千份对于青少年患者和家庭的调研报告 , 阐释了患病少年社会功能恢复所需的支持及当下面临痛点 , 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 联合各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 支持患病青少年康复回归 。
据介绍 , 该调研报告以抑郁互助社区“渡过”在青少年患者和家长社群开展的问卷调研为基础 , 结合5年多来直接支持近万个青少年家庭的经验 , 并抽取部分患病青少年或家长进行线上访谈 。 共有2032位群友参与问卷调研 , 报告选取13-24岁年龄段样本进行分析 , 累计合格样本量635份 。 非青少年群体数据作为比对参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