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记忆里 我总在怀念母亲的那个年代,人是纯粹的,生活是简朴的,而精神却是坚毅的 | 罗嘉( 二 )


您做得一手好菜 , 就像日语所说的“お袋の味” 。 以前我总觉得这好像是天经地义 , 妈妈就应该做得一手好吃的 ,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 , 却不知一切皆是辛苦习得 。 在人人都要手书大字报的年代 , 您却躲在家里抄菜谱 , 热心钻研川菜、本帮菜 。 二〇〇七年的年夜饭 , 您做了传统的八宝凉菜和八宝鸭 。 记得您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做年夜饭了 , 以后要你来了 。 ”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您已深知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 完全没有想到此话竟会一语成谶 , 以后真要靠我来承担了 。 我没有这个能力 。 但激励我的 , 是从小您反复训诫我的话 , 也是姥姥对您说过的话:“别人能做到的 , 你为什么做不好 。 ”直到现在 , 我仍然在努力 , 努力不使自己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
您真的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 , 聪慧、勤劳 。 记得父亲说过 , 您在三十来岁时还写一笔“烂字” , 后来练习了邓散木的书法 , 从骨子里甩掉了“劣根” , 脱胎换骨 , 练就一手刚劲有力、颇为豪放的字 , 实在让人叹服 。 如此涤故更新 , 是要有多大的毅力啊?!可对于您来说 , 一切却好像都游刃有余——社会上流行弹吉他 , 您能马上买来一把 , 很娴熟的拨奏一曲;想学钢琴 , 买来一架 , 家里立刻就会回荡起车尔尼练习曲;学了半年法语 , 竟能通读《高老头》 , 独自在法国闲逛两个月;您喜欢唱歌 , 可以当着上百人 , 登台扮演喜儿……一帧帧一幕幕 , 我诉说不尽 。
我回到您曾经生活了十年的家 , 进屋 , 坐在您的书房里 , 感受着您的气息、您的一切 。 我总在怀念你们那个年代 , 人是纯粹的 , 生活是简朴的 , 而精神却是坚毅的 。
您走了以后 , 从您的好朋友那里才得知 , 您曾是多么爱读《红楼梦》 , 这在我来说 , 着实难以理解 。 以前我自己读到林黛玉那拈酸吃醋的情性时 , 往往卡在那里 , 即是名著 , 也实难消受 , 干脆把书搁置 , 不再理会 。 直到听了您好朋友如此说 , 我才重新拾起 , 想要了解您为什么那么喜欢读它 。 再读您的译文 , 才感受到您之所以能有如此凝练的文字 , 靠了多少阅读和积累 。 您给我讲过去北海道旅游时 , 在站台上碰到的驿站长给您的感动;站在阿苏山的火山口 , 体会到自然的浩大;走在今井町的街道上 , 感受历史气息……人间世相 , 没有体会 , 怎能在文字上有深刻的把握 。 我为您的文字 , 和它背后的丰富的人生 , 由衷感叹 。
记得我初到日本时 , 虽说已在国内大学念了一年日语 , 各科成绩很好 , 但还是隐藏了许多问题 , 以致到日本一周后 , 就遭到当头一棒——您带我去日本语学校面试 , 结果太丢人了 , 我被分到了二级(仅比会五十音图、日常问候略高一级) 。 从学校出来 , 您并未与我多说话 , 只告诉我 , 您在大二时 , 已经能陪外宾做翻译了 。 我知道当时您的心里 , 肯定是恨铁不成钢 , 想让我自己好好反省 。 不久您就回国了 , 送您上飞机的那天 , 目送飞机远去的我 , 在那一刻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别离 ,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 一个人在观景台上嚎啕大哭 。 而二十年后 , 我又一次 , 真正地失去了您 。 但您的炒菜锅 , 我还在用……
您是了不起的 , 现在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来您隐忍太多 , 多么不易 。 女儿和母亲 ,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 , 在骨子里其实更能互为理解 , 更加相惜 。 在这寒风呼号的冬夜 , 我写下我们曾经的日子 , 藉此再一次走近您 , 重温您温煦的笑颜 。
作者:罗嘉
编辑:钱雨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