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林清轩创始人炮轰香奈儿,是营销碰瓷还是品牌升级焦虑?( 四 )


这是功效型护肤品最为看中的 , 复购率体现的对产品与品牌的忠诚 。 在林清轩的直播间内 , 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死忠粉”的热捧 。 主播子涵说:“我早上八点开播 , 半个小时就直接卖出了十几套 , 我都还没进入状态 。 ”

红山林清轩创始人炮轰香奈儿,是营销碰瓷还是品牌升级焦虑?
文章图片
林清轩直播间 , 观看人数达7万+ 图源:淘宝截图
直播的互动中 , 所有人都在问 , “我要怎么拍?”“这个是多少钱”“这些都送吗?”而催熟这种品牌热度的 , 正是关键一环——得到孙来春本人认可的直播电商 。
强势的、执拗与灵活的“东北爷们儿” 四十多岁的东北人孙来春亲手缔造了这个上海原创品牌 , 也亲手点燃了一场关于红山茶花战争的导火索 , 在此之前 , 他的身上还有一个标签:“网红主播” 。
但在2020年前 , 孙来春对线上是持有怀疑的 , 化妆品代理出身的他坚信线下的重要性 。 但因为疫情 , 林清轩的线下门店无法开业 , 看着现金池子里的钱一天天在减少 , 孙来春带领员工转型线上 , 成为了直播间的“CEO主播” 。
直播间突然就火了 , 孙来春的第一次直播以“2小时卖货40万”的成绩一下子成为企业自救的典型案例 , 那段时间里 , 孙来春和董明珠等众多企业家一样 , 走进了直播间 , 成为了镜头前的明星企业家 。

红山林清轩创始人炮轰香奈儿,是营销碰瓷还是品牌升级焦虑?
文章图片

那段时间里 , 孙来春很少有疲惫的样子 , 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在贡献表达与金句 。 比如“我希望我们培养出一批李佳琦 。 ””现在95后的员工都不怕老板了“我只是其中一个拿着菜刀上山拼搏的人”......
孙来春将林清轩看的极重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可以为林清轩死” 。
采访人员王晓锋在一次采访中和他聊起对产品的态度 , 平静的孙来春一下子激动起来:“我愿意把生命淬到林清轩里 , 林清轩这把剑不能没有生命 , 没有鲜血淬进去 , 这个品牌成不了 。 我可以为林清轩死 , 哪怕最后死在林清轩 , 也要把林清轩打造出来 , 想到这个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 品牌最后的升华 , 就是把命搭进去 , 这辈子为林清轩而生 。 如果不把生命淬到林清轩这把剑上 , 林清轩就没有灵魂 , 而且不止是淬一个人的生命 。 ”
他将林清轩比做是“剑” , 而自己是“淬进去的血” 。 另一个他自己的比喻是 , 将林清轩比做是“轮船” , 他自己则是“船长” 。
他善于向外界展示做国货有多难 , 讲述自己的悲情色彩 。 在薇娅消失后 , 原本与其合作的林清轩一下子感觉到了寒冷 , 为年度直播而准备的一切努力都崩塌了 , 孙来春在微博里这样写:“来上海创业十八年了从没有像今天感受到上海的冬天这么冷 。 ”
但在此之前 , 展示悲情其实并不是孙来春的风格 。 在公开场合与媒体人物稿里所展现的是一个善于表达且强势的孙来春 。 比如 , 他坚持做直营店 , 不搞批发也不搞加盟;比如 , 他对于国产护肤品牌热爱的电商经济并不感兴趣 , 与阿里的合作也断断续续 。 比如 , 就算是上了淘宝 , 他也坚持线上线下同价 。
他身上强烈的个性在疫情间为林清轩树立了正面的创始人效应 , 这种将自己与品牌牢牢捆绑在一起的策略 , 国内美妆品牌毛戈平曾使用过 , 外资品牌如香奈儿、雅诗兰黛等在创立之初也是这样的策略 。
但随着品牌发展逐步成熟 , 大多数的护肤品牌都选择“去创始人”化 , 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创始人带来的品牌风险;另一方面 , 护肤品牌与美妆品牌相比 , 由于兼具“消费+医美”属性 , 更强调研发与功能 , 因此是一个“产品为王”的赛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