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章图片
王玓群像作品《春日放鸢》
来源:《科学之友》202210期·传承
文/秦改梅
面塑 , 俗称捏面人 , 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 。 在我国众多的面塑门类中 , 天津面塑作为一支重要流派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天津面塑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 , 将面塑材料薄、透、润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 作品形成了“衣薄如纱、发细如丝、衣纹飘逸灵动、人物秀美如生”的艺术风格 , 成为津门“新三绝”之一 。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章图片
天津面塑第三代传承人王玓
天津面塑起源于清代的山东菏泽面塑 , 从创始人李世修起 , 历经百年、传承四代 , 在上百年的发展及传承历史中 , 天津面塑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 , 在面团、工艺、技法尺寸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良创新 , 制作技艺不断趋于成熟 , 形成了独特的流派风格 。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章图片
王玓群像作品《八仙过海》
从20世纪80年代接触面塑到现在 , 王玓作为天津面塑第三代传承人 , 先后改进研发了十几种不同的面塑材料的调配方法 , 最终调配出没有任何杂质的面团 , 制作出的面人透明感非常强 。 面人最薄的地方在阳光或灯光下能够呈现出半透明的效果 , 这是天然材质里透明感最好的原材料之一 。
由于面团通透感强 , 古代仕女服饰中丝织物的质感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 王玓根据面团这一薄、透、润的特性 , 将仕女类作品单独列出作为天津面塑的主要表现题材 , 而且形成了一系列制作仕女类面塑的技法和技巧 , 其作品呈现出“衣薄如纱、发细如丝、衣纹飘逸灵动、人物秀美如生”的独特艺术风格 。
王玓制作仕女类面塑作品的技法成为后学者学习的圭臬 , 仕女类题材也因此成为了天津面塑突显流派风格的典型题材 。
2016年 , 天津面塑被收录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1年 , 天津面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自此 , 天津面塑完成了从民间手艺到国家遗产的重要转变 。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章图片
王玓作品《高原的风》
“从小耳濡目染 , 外公和母亲做面塑的时候会顺手给我一块面团让我自个捏着玩 , 那个时候对面塑习以为常 , 并非刻意主动学习 , 也没有觉得它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 ”张亚杰说 , 从八九岁开始 , 我就帮着家里做一些道具、小动物之类的面塑小零件做 。 16岁暑假那年 , 张亚杰学习了面塑中人物的开脸、衣纹的处理等较为复杂的技艺 , 外公和母亲觉得他颇有几分天赋 , 于是便让他从1999年开始正式拜王玓为师系统学习面塑技艺 , 此后张亚杰便专注于面塑的创作 。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章图片
天津面塑第四代传承人张亚杰王玓向张亚杰传授面塑制作技艺
1
“作为天津面塑的第三代传承人 , 王玓老师为天津面塑创立了很多新的东西 , 这些是我外公和母亲所不会的 。 那个时候我年龄尚小 , 对面塑技艺的理解比较浅薄 , 只是单纯觉得王玓老师做得好 。 后来随着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 我越能感受到王玓老师作品的魅力和技艺的高超 , 认识到自己美术知识的欠缺 , 所以尽可能地在学习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 。 ”面塑并不局限于面塑本身 , 所涉及的知识门类广泛 , 门槛不高 , 但是要想做出精品就很难 , 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这是张亚杰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切体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