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的开学季,很多学校幼儿园的门口又出现低龄孩子和家长依依不舍分别、甚至哭闹的景象 。
2至4岁的低龄儿童,因为原生家庭的结构、家庭教养模式、以及学校环境跟家里的巨大差别,可能会表现出跟家长的分离焦虑 。
文章图片
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问题,调整教养方式和教育方法 。
要联合起来给予孩子适当的安抚、引导,帮助其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
文章图片
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
每个孩子面对跟家长的分离表现不同,有情绪、行为,甚至身体上的各种反常 。
情绪低落或者恐惧:
分离焦虑的孩子,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表现淡漠,不主动、也不太回应同学之间的互动,不合群,看起来闷闷不乐 。
也可能会感到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这种恐惧的情绪也会表现为晚上怕黑、做噩梦 。
行为极端:
分离焦虑的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抱着家长一遍遍的哭喊“不要走” 。
当留不住大人,必须待在学校时,会扔东西打人、咬人,甚至不吃不喝威胁家长老师 。
身体不适:
分离焦虑的孩子会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 。他们不是说自己头疼就是肚子疼,有的会不觉中尿裤子 。
带去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什么疾病,一回家所有症状就又消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对于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很好适应学校,家长不能因为着急而只是一味责怪孩子,因为造成孩子分离焦虑的原因,可能家庭和学校都有原因 。
孩子有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归分起来为以下几点:
(1)原生家庭结构
全职妈妈带孩子
孩子的主要养育人如果是全职的妈妈,因为不用工作,全职的妈妈更容易把全部的注意力倾注给孩子,会跟孩子之间形成非常紧密的连接 。
当孩子走向学校时就会感受到跟妈妈的分别是不容易适应的状况 。
家里老人带孩子
如果孩子的主要养育者是家里的四个老人,可能会包庇孩子、宠溺孩子,使孩子发展不出自理能力 。
文章图片
长辈的宠溺、庇护也使孩子价值观混乱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教导 。
我们看到现实里很多孩子到了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不会上厕所 。
在家一切由家人包办,基本的生活秩序良好 。
一旦去学校,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完成饮食作息流程,孩子会有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导致情绪变化 。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特别是主要养育者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
文章图片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通过实验指出:
大约50% ~ 70%的幼儿和母亲(主要养育者)是安全型依恋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 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选择如何过好这一生
- 经济学思考:如何有效地在商业活动中进行学习?
- 与人相处,请学会装聋作哑
- 心理学家亚科斯教授说:人生中90%的不幸 感情中的止损,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里写道:你让人舒服的程度 女人最顶级的魅力,是拥有让人舒服的能力
- 学者周国平曾说:一个人最宝贵、最可靠的财富 第一次去男方家,该如何准备礼物?
- 朱柏庐在《朱子家训》写道:“嫁女择佳婿 因为学不会珍惜,她把一段好缘分弄丢了
- 司马光《劝学歌》:“一朝云路果然登 妻子边界感太强,我该怎么办?
- 社会学家霍曼斯在他的「社会交换理论」中曾说:“任何人际关系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平衡?
- 社会学家霍曼斯说:任何人际关系 婆媳关系:婆婆应该注重界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