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315洞察丨2021年被“容貌焦虑”整“焦虑”的中国医美( 二 )


(五)利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社团或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 , 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 。
(六)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 。 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 , 以自己名义或者形象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的 , 应当被认定为广告代言人 。
(七)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
(八)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 。
(九)其他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 , 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 。
可以说 , 经过三十多年的暗流涌动 , 中国医美行业终于“不情不愿”地被监管和舆论两只大手合力推向了聚光灯 。 过去的三十年 , 是中国医美行业野蛮发展的三十年 , 虽然它依然还不算一个多么大的行业 , 但是它年复合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增长速度 , 以及波云诡谲的真假乱象 , 确实让人咂舌 。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个行业不是因为自身的自然发展 , 而是在媒体和政府的监管下走进公众视野的 。 我们能够理解中国医美行业从业者内心的冰火两重天 , 一方面垂直行业的流量本来就少 , 所以他们长期以来都希望能够被更广泛的大众认知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转化率 , 另一方面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方式竟然是监管和监督报道 。
有人说:隶属消费医疗的医疗美容行业诞生就带着原罪 , 它催生了容貌焦虑 。 也有人说:就像茅台不是行贿受贿的源头一样 , 医美也不是容貌焦虑的始作俑者 , 容貌焦虑的原因是社会竞争压力 。
虽然这个讨论还没有结论 , 但是带着镣铐在聚光灯下舞蹈的医美行业 , 已经被“容貌焦虑”整“焦虑”了 。
一个网红的离世和一个行业的重生
2021年末 , 开始有人猜测医美行业会步在线教育行业后尘 , 被监管团灭 。 但是 , 与发展到数万亿才被团灭的在线教育行业不同 , 医美作为一个年GDP不足2000亿的小行业 , 为什么被提前“提上日程”呢?
据不愿具名知情人事透露 , 最终促使监管者下定决心的事件是2021年7月份网红小冉因抽脂手术后感染死亡事件 。 根据知微数据显示 , 在2021年中国医美行业年度影响力事件中排第一的就是“网红小冉抽脂感染去世” 。

行业影响力事件top5
据另一位亲历此事件的业内人士回忆:自己从业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胆战心惊的舆情事件——“连续上了十几天热搜” 。 他还告诉我 , 虽然不知道5月—7月网红小冉的医疗事故跟8月—11月征求意见并颁布的《医疗美容广告法执法指南》是否有直接关联 , 但是这个事件让整个医美行业抽脂手术的下单量瞬间降到了冰点 。 美商研究院与知微数据共同研究发现 , 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医疗事故 。

传播走势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重大舆论事件的四个特点:
1、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新经纬为代表的党媒央媒共同组成了深度报道媒体矩阵 。
2、微博汇聚各方观点 , 尤其是媒体、监管和大众的观点 , 持续保持事件热度 。
3、杭州市卫生监管委员会、杭州市医学会、杭州市西湖区卫健局陆续发布官方意见 , 为事件定性 。
4、小冉的好友和父母借助微博发声维护自身权益 。

传播关系图
据这位知情人士介绍 , 就在小冉抽脂医疗事故余波尚存 , 距离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医疗美容广告法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还有10天时间的8月13日-8月15日 , 医美行业的头部展会成都美沃斯召开了 。 与以往不同 , 成都美沃斯开幕当天开始 , 大部分演讲者的讲稿里面都会讨论小冉的这次医疗事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