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 在1980年代都考上了大学 , 优秀的子女成为两人最大的慰藉 。 “我也经常跟自己讲 , 我做得对 , 坚持下来还是好 。 如果我不坚持 , 肯定他们不可能成为三个大学生 , 我不愿意离婚的原因都在这里 , 没有孩子时 , 就是往好里过 , 慢慢会好的 , 也盼望有了孩子 , 会对我更好 。 等有了孩子以后 , 更不愿意离婚 。 ”
“他真的老了 , 我现在还是对他特别好的 。 他也无力伤害我了 。 ”时光逐渐磨平了相互碰擦的棱角 , 但没有改变两人的性情 , 杨本芬喜欢幽默 , 乐于制造一些生趣 , 章医生则不苟言笑 。
“宝气” , 在杨本芬的家乡方言里指的是喜欢谈笑、谈笑有时不得体的人 。 有时 , 这个词从章医生口中蹦出 , 化作对妻子的评价 。 她不以为意:“有朝一日 , 我不能宝气了 , 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 没有第二个人像我一样哄着你 。 ”
老来伴 , 老来伴 , 即便认清了其残酷的本质——“彼此被枷住了 , 躲无可躲 , 逃无可逃” , 杨本芬仍不甘于只背负责任的沉重与苦涩 , 她对婚姻中温情的追求从未止歇 。
2021年10月 , 杨本芬在电话里和章红讨论《我本芬芳》的封面 , 一旁的章医生问 , “灿烂是什么意思?”章红听到妈妈转头对爸爸说 , “灿烂就是一个人笑得很开心 。 ”
如今 , 年近九十的章医生由老家来的一位中年男子照料起居 , 在请护工之前的十几年里 , 杨本芬一直担任着照护者的角色 。 章医生醒得早 , 凌晨四五点 , “啪哒”把床头灯开亮 , 杨本芬便会立刻跟着醒来 , 担心他有什么需求 , 即便他只是翻了个身 , 她也会惦记着是不是踢掉了被子 。
采访进行到下午4点多时 , 章医生由护工搀扶着从房间走出 , 他的面容还依稀留着年轻时的痕迹 , 深眼窝 , 高颧骨 。 虽不大能说话 , 见到陌生晚辈向自己问好 , 一丝憨厚的笑意浮现在他脸上 。
章医生看了一会儿电视 , 昏沉睡意再次笼罩住他 。 杨本芬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 帮他把被子角掖好 。
本文图片
杨本芬的三个子女都考上了大学 , 章红定居南京 , 姐姐和弟弟留在了南昌 。 1970年代 , 章红(下图左一)和姐姐、弟弟站在包菜地里 。 1988年 , 杨本芬、章医生和他们的子女、大女婿拍摄了全家福(上图) 。 (受访者供图/图)
“耄耋之年 , 直面婚姻的真相”
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到来 , 杨本芬上学的梦想再没有实现 。 一日 , 她抱着大女儿在马路上玩耍 , 望见远处一片茶园 , 采茶女人们的身影 , 穿梭于浓郁又飘渺的绿意之中 。 这幅景致将她迷住了 。 那天晚上 , 女儿睡了 , 她悄悄地爬起来 , 将脑海中的风景形诸文字 。 作品后来在本地杂志上发表了 , 她仍记得牵着女儿去县文化馆领取稿费的那天 , 阳光耀眼 。
“我本身就是爱写、爱阅读的人 , 那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条件 。 ”履行了世俗生活对自身的要求 , 卸去柴米油盐的重担 , 杨本芬晚年在写作中觅得了一份自由 。 她爱了一辈子文学 , 书架上五百多本藏书 , 暗示着她部分的创作来路 。
在章红看来 , 母亲的写作是真正的“救赎” 。 从前两部对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书写转向更隐秘的精神剖析 , “我妈妈说她觉得自己很勇敢 , 我也是同意这个判断的 , 当你过了一辈子之后 , 在耄耋之年 , 能够直面婚姻的真相 。 ”
杨本芬也很清楚 , 并非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 , 拥有书写的能力 。 “上了年纪的人呢 , 更加不被人家看见 。 认为他们也老了 , 根本不需要情感 。 但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 , 怎么可能咧 , 一个活活的人 。 他们还是希望在婚姻里面得到温暖 , 得到体贴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侯佩岑发文“女人不能靠脸活着”的感悟,疑似为李靓蕾加油打气
- |中年女人喜欢异性的方式:默许你“越界”
- |《心居》冯晓琴原著:前半生“守寡式”隐忍,后半生让你高攀不起
- |这几样东西,男人肯主动给你,其实就是在说“我爱你”
- |女孩穿露腿裤被训,大妈动手拍打大腿,网友:动嘴就行,别动手
- |“爱情有价”的说法对吗
- |如果你没被这四本小说迫害过,那千万别点开,作者断更让人抓耳挠腮
- |人一旦学会这些“慢功夫”,成长的进度会很快
- 人生 人在少年时,我们要舍得付出,是最明显的“舍得”
- 苏轼:当你读懂生命的“无常”,你就会从此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