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继续 , 解封之日面临不确定性 , 最近微信群里开始频频出现住户对生活物资表达的不同着急程度 。
“大多数人家里都没有充足的食物 , 有些人家里没有饮用水 , 还有人急需一些常备药品、办公用品等” , 因此 , 李想建议大家交换物资 , 将对方需要的东西放置约定好的某处 , 对方取物品时 , 顺便再放好另一方需要的东西 。
公寓管家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
在她看来 , “足不出户”意味着除做核酸外其余时间都不能离开房间门 , 而住户私自出门交换物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 即便彼此间并无接触 。
于是 , 物资交换表应时而来 。
每天上午各住户之间可协调双方要交换的物资 , 随后填入表中 , 当日下午再由志愿者统一负责传送 。 前提是 , 物资必须是生活必需品 。
一份4月8日的物资交换表中显示 , 所交换物资涵盖洗护用品、果蔬、厨具、零食等多个品类 。
 
本文图片 
4月8日的公寓物资交换表 。
在这个有着371人的微信群中 , 刘泽属于较为活跃的那一个 。 料酒、白醋、火锅底料、香烟等 , 他从未让人失望 , “帮助别人的同时 , 也拉近了彼此距离 , 何乐而不为 。 ”不缺物资的他 , 赠送完物资后经常会意外收获一份晚饭 。
夏斌则是只赠不换 。 但凡群里有人求助物资 , 他就第一时间看看自己是否有多余的 , 在保证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 , 尽可能帮助这些同住在一个公寓的人 , 短短半个月 , 他分别送出去过纸巾、电饭煲、胶水和盐等 。
“有一部分人还是很困难的 , 啥都没有准备 。 ”夏斌告诉界面新闻 , 自己是个“保守派” , 缺什么都会提前买好 。 在封控的这些日子里 , 工作之余他喜欢翻翻群消息 , “万一对方需要的东西我刚好就有呢 。 ”
物资分享为这些年轻人接下来的持续交流互动提供了契机 。 至少很明显的一点是 , 他们彼此间的“社会性隔离”逐渐被打破 , 从私人间的互惠开始转为社区间的共鸣 , 并且如涟漪扩散般被辐射至更广的范围 。
既然疫情尚未明朗 , 那么索性苦中作乐 , 而且独乐不如众乐 。
4月10日晚上6点 , 由公寓发起的一场线上音乐活动释放着年轻人们情绪 。 活动之前 , 公寓一位志愿者声明 , “一栋的人在窗台 , 二栋的人在自家阳台观看 , 底线是不可聚集 。 ”公寓管家、店长以及志愿者们在一二栋之间的空置场地开启直播 , 时长限为一个小时 。
 
本文图片 
线上音乐会现场 。
这是自封控以来甚至也是公寓的首次集体音乐活动 。
缺乏经验的他们除了要接受那个并不合适的场地 , 也没有像样的音响、麦克风 , 这时平日里为租客传递疫情相关信息的小喇叭正好被派上用场 。
统计物资购买的群接龙 , 则正承担着租客点歌的责任 ,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大海》《明天会更好》《红日》《日不落》《富士山》等近40首歌曲 , 当然最终并没有唱完这些歌 。
为使现场氛围更和谐 , 不少人拆掉挂在自己房间内的彩灯带 , 顺着窗户或阳台摇晃着 , 并跟唱着 。 “唱得挺好 ,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与渴望” , 有人在直播间留言 。
待周华健的《朋友》作为结束曲唱完 , 他们又要继续“足不出户”了 。
那晚之后 , 微信群里的内容开始涉及一些关于解封后的日子 , 比如有人相约解封后一起去健身房、打网球和羽毛球等 , 并建了新群“有巢羽坛” 。 在刘泽看来 , 解封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更可能是相约大家一起去理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学会“攻心计”,吃定一个男人
- |“人生有太多遗憾,我可能要跟你告别了。”
- 肖思远|戍边烈士肖思远走后的六百多天 妈妈将思念写成信
- 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里的“潜规则”,女人越早知道,吃亏越少
- |《亲爱的小孩》原作:“与前妻生二胎”的肖路,才是全剧最狠的人
- 彩礼|“咱俩的感情抵不过彩礼18万8”:因为彩礼闹崩,还值得挽回吗?
- |心理学家:太有礼貌,太过客气,其实是一种“危险”人格
- |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子”,算不算过度自私?一位70后父亲道出心声
- |不顾一切嫁“渣男”,43岁结婚的陈乔恩,终于把偶像剧照进了现实
- 孩子|人老了,遇到这几件事,终究会被儿女和家人“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