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是他们当年的毅然归国 , 决定了我的命运 , 否则后来的我不可能在历史的偶然中诞生 。 我还记得我上小学的第一天 , 由祖母牵我的手去入学 。 和蔼的校长在校门口迎接祖母和我 , 他亲切地弯下腰对年幼的我说 , 欢迎来到这个学校 , 这是你爷爷创办的学校 , 我曾经是你爷爷的学生 。 那一刻 , 我模糊地感受到那些历史的苍郁感 , 在这片山河大地上 , 一切都有根 , 有脉 。
中国太大了 , 历史太厚了 , 任何巨大的石头砸下来 , 都像砸在大海里 , 转眼被吞噬了 。 所以 , 我们需要从自己卑微而渺小的生命中走出来 , 理解山与河 , 组成的大地构造 , 组成的辽阔风景 。 也许 , 这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唱祖国》《长征组歌》这些歌曲流行的原因 。 在中国 , 个体太渺小了 , 在中国 , 天地太广阔了 。 中国啊中国 , 于我是一个多么难于表述的概念 。 几千年的延续 , 使她浑浊;几千年的传承 , 也使她从来不缺乏“澄清天下”的有志儿女 。 祖国的山河是我们信仰与理想的支撑 。
龙应台说她不关心大国崛起 , 只在乎小民尊严 。 我想 , 正如有人喜欢郭兰英的《我的祖国》 , 也有人喜欢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 , 有人热爱保家卫国、民族大团结的宏壮歌声 , 有人则只唱自己 , 让生活回到生活 , 让个体回到个体 , 在钢铁和混凝土之间 , 慢慢地绽放出一朵朵的玫瑰来 , 哪怕有人说这是一种靡靡之音 。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 谁都做不到全面 , 中国像一条大河 , 每个人描述都不同 , 渔夫驾着条小船在大河里过激流险滩是一种感受 , 而站在山顶看又是另一种认识 , 我们努力做到的是 , 既明白激流险滩 , 又看到大河东去 。 所有的感受结合才真正的了解这条河 , 了解中国 。
我们的国家不乏理想 , 但几乎所有的时代都是你想我不想 , 或者我想你不想 , 我们国家从几千年的儒教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等 , 也从来没有缺乏过价值观 , 问题在于 , 我们的国家要崛起 , 民族要复兴 , 祖国要统一 , 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 , 我们一定要寻求一种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只对少数人有用的价值观 , 也不仅仅是用来约束和奴役大多数人的价值观 , 而是上下都能够接受的普适的价值观 。 我觉得“一条大河”所描绘的残酷战争之后的和平 , 硝烟弥漫之后的江山如画 , 是属于最多数中国人的梦想与乡愁 。
作为知识分子 , 诗人的最主要的天赋是爱 , 爱他的祖国 , 爱他的人民 。 这当然是纯粹的儒家思想 , 但同时道家尤其是庄子追求自由、逍遥自适的精神也沁入诗人的骨髓 。 诗经的美刺 , 楚辞的悱恻 , 汉魏古诗的生命精神 , 陶渊明的自由意识 , 李白的奔放 , 杜甫的沉郁 , 苏东坡的旷达 , 辛弃疾的悲慨 , 元好问的哀怨 , 直到近代黄遵宪、丘逢甲的时代强音 , 中国诗人的精神底色 , 就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人类、热爱生命 。 不满于做一个只关心一己之得失的“小我” , 而要成就宇宙人生的“大我” , 让自己更有历史感 , 更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 见自我 , 见天地 , 见众生 。
在自己的祖国 , 寻找祖国;在祖先的土地 , 流浪四方 。 我告诉自己 , 热爱自己的祖国 , 但不做它的奴隶;给你同时代人需要的东西 , 但不迎奉他们的嗜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有一个成语叫“张袂成阴” 挥手袖底风,余香空悠悠
- 作者:黎荔在这收回所有落叶的萧瑟之时 踮起脚尖探望蓝天
- 作者:黎荔对于茫茫无涯的时间而言 前世的尘,今世的风
- 作者:黎荔为什么才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呢?我想 人性博物馆之有时自卑
- 作者:黎荔曾有一则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怎样去直面空心病?
- 作者:黎荔有时豪放 人性博物馆之有时细腻
- 作者:黎荔一颗在浩瀚的宇宙中漂浮亿万年的彗星 我们在另一个时空纬度见过吗?
- 作者:黎荔我们痛饮了大地的朝露却是以自己的鲜血换来的那千遍焦焚了的大地啊因我们依然活着而...|在中国的大地之上
- 作者:黎荔美国诗人沃莱斯?斯蒂文斯(WallaceStevens)有一首诗叫《黑暗的统治...|孔雀的叫喊
- 作者:黎荔或许 岁末看清时间的模样